李士非不需要買雜誌,他只是過來看看排隊的情況,瞭解之後便往單位去了。
他騎著腳踏車路過距離出版社不到五百米的一處書報攤,發現了站在書報攤對面張望的林賢治。
“幹嘛呢?”李士非停下來問道。
林賢治跟他打了個招呼,對他說道:“我看看雜誌賣的怎麼樣。”
李士非聞言也來了興趣,問道:“那賣的怎麼樣?”
“剛開張二十分鐘,已經賣出去5本《花城》了。”林賢治有些興奮的回答道。
“哎呦!那賣的可真不少,配額一兩天就賣光了吧?”
“肯定撐不了幾天的。”
兩人說著面上都流露出高興之色,邊聊著邊走向出版社。
等到了編輯部,辦公室裡少有的有些喧鬧。
每一期雜誌上市對於編輯部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但今天的不同之處是在於雜誌上發表的是《闖關東》。
自手稿年前送達編輯部後,編輯部同仁們陸續都看完了手稿,對於這部的評價一邊倒的高,這樣的情況在《花城》的歷史上是極其少見的。
《闖關東》整體的藝術基調是凝重的、悲壯的,讀來讓人不由得深深的慨嘆人生的變幻莫測,歷史的滄桑無情。
對於《花城》的這些專業人士來說,這樣的作品是充滿了吸引力的。
那種審美感覺上的感動與沉重,讓每一個人看完之後都難免深受觸動,更能感覺到一種出於專業評價和枝葉感覺上的興奮和幸福。
一想到自己曾經參與到這樣一部必然會在當代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鴻篇鉅製的審稿工作,編輯部所有人都會情不自覺的感到一種無上的光榮與成就感。
正如開年後李士非在第一次編審會議上所說的那樣:如果我們對這樣的書稿還存在基本評價和判斷上的失誤,那無疑就是昏了頭、瞎了眼的。
因而在《闖關東》的編、審、校環節上,編輯部同仁們可以說是拿出了十二萬分的認真勁,不敢有一絲懈怠。
他們生怕因為自己一點點微小的失誤而給這部幾近完美的作品帶來瑕疵,那無疑是對作者才華和心血的褻瀆。
接近三個月的時間,現在《闖關東》終於發表了,所有人都在盼著外界對於這部作品的反饋與評價。
作家、編輯、評論家、學者、讀者……所有關心文學的人都應該來看看這部,它不會讓大家失望的,它註定留名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