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烈火烹油一般的享受短暫的輝煌,倒不如細水長流,將改編的時間線拉長,拋棄那些低質量的改編,用高質量的改編讓作品能夠持續不斷的收穫新的讀者。
現在看來,林朝陽的選擇是正確的,《高山下的花環》達成千萬冊銷量的速度照比後世是慢了一點,但後勁要強多了。
至少在最近幾年之內,憑藉著電影的影響力,的銷量仍會高速增長。
這部發表了四年半的,最近這幾個月再次給林朝陽帶來了15746元的稿費收入。
除了這三筆大的收入之外,林朝陽以往的作品也在持續不斷的創造收入,多則三五千元,少則幾十上百元。
84年才過去了一個季度,林朝陽的寫作收入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6萬元。
花城出版社的稿費到了,也意味著《闖關東》的發表近了。
4月20日,是《花城》雜誌今年第二期雜誌發行上市的日子。
自去年發表《渡舟記》創下了單期208萬份的恐怖銷量後,《花城》之後的幾期銷量回落了不少。
到今年第一期雜誌,銷量固定在了85萬份左右,照比之前每期六七十萬份的銷量應該說是有了很大的進步的。
在此之前,《花城》的銷量已經滯漲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出版社和編輯部的人都明白,這多出來的十幾二十萬份銷量離不開《渡舟記》帶來的影響力。
一部能夠流傳下去的好作品帶給刊物的影響確實是巨大的。
因此,當《闖關東》即將發行上市的時候,出版社和編輯部都對這部作品寄予了厚望。
一大早的上班時間,李士非並沒有急著去上班,而是來到位於家附近的新華書店。
這會兒書店還沒開門,已經有讀者在排隊了。
如今這年頭愛讀書的人實在太多,每每有一些知名經典上架,書店門口大排長龍的情況已經司空見慣。
李士非跟在隊尾,與前面的幾個人聊了幾句,這些人果然都是要排隊買《花城》的。
在上一期雜誌上,編輯部已經預告了《闖關東》的發表,這部全文長達64.5萬字的鴻篇鉅著,將分兩期發表在《花城》之上。
要是按照李士非的心意,他很想將全文放出,搞個特刊出來。
可惜這隻能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一部《闖關東》的內容量幾乎相當於2.5份《花城》。
不管是從出版社、讀者、作者哪一方的角度出發去考慮,這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李士非走出隊伍,看了看正排隊的隊伍,他心裡非常清楚,這其中相當大一部分人是衝著林朝陽的名字來排隊的。
在如今的當代作家中,林朝陽的號召力可以說是獨一無二。
想到這裡,他越發慶幸自己兩次上京的舉動,為出版社和《花城》成功拴住了這麼一個強有力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