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製作的全球票房排行榜,權威性自然無需質疑。
好萊塢的電影稱霸各種榜單不是什麼稀奇事,美國現在是世界霸主,經濟發達程度冠絕全球,多年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了好萊塢的強勢。
但林氏影業這條猛龍的出現卻驚掉了國際影壇一地下巴,讓許多國際知名的電影公司都不得不將注意力放到這家出身於香江的電影公司身上,而後越扒越心驚。
成立不過短短七年時間,卻已經稱霸香江,覆蓋東南亞,經略東亞,闖蕩好萊塢,這是何等恐怖的怪物?
《綜藝》雜誌的一份票房榜單,讓林氏影業第一次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這份榜單釋出集團之後,就被《香江政經週刊》迅速轉載,引發了香江電影界和市民階層的廣泛熱議。
以前大家都知道林氏影業很強,強到可以稱霸香江,但因為視野的侷限,大家對於林氏影業的認知始終不夠全面。
現在大家看到了,根據《綜藝》的1993年年度全球票房top100影片總結,林氏影業今年共有五部影片進入了前100名,其中3部更是闖入了前10名。
也許是覺得單單轉載這份榜單還不夠吸晴,《香江政經週刊》又貼心的為香江讀者統計了林氏影業在過去一年在全球創造的影片票房。
5.29億美元!
摺合港幣高達40.2億港元!
冷冰冰的數字看起來不夠有衝擊力,但凡事就怕對比,1993年度香江電影市場總票房為15.3億港元,僅為林氏影業全球票房的38%。
也許是覺得與香江電影對比已經無法彰顯林氏影業的強勢,《香江政經週刊》還附上了美國電影產業的一些資訊。
1993年度,美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為56億美元,二十世紀福克斯的全球票房為5.5億美元。
林氏影業的全球票房佔據美國電影市場的十分之一規模,與好萊塢巨頭旗鼓相當。
這一對比,效果立刻就來了。
別說是香江電影界,哪怕就是整個商業界和市民階層,也不由得對林氏影業產生了刮目相看的觀感。
七十年代以來,香江經濟蓬勃發展,號稱亞洲四小龍之一,但卻極少誕生走出香江、邁向全球的跨國公司。
誰也沒有想到,率先帶領香江商業和文化走出去的,竟然是林氏影業這樣一家電影公司。
1994年的元旦期間,「林氏影業全球票房」成了整個香江討論的熱門話題。
所有人都感受到,他們似乎正在見證一家可以媲美好萊塢巨頭的全球化電影公司的崛起。
在如此狂熱的氣氛下,林氏影業的市值在突破200億港元以後並沒有停下,而是繼續一路狂突進至230億港元。
漲得連陶玉書這個老闆都感到有些害怕,大漲之後有大跌啊!
於是她選擇了主動給這波熱度降溫,元旦假期過後,林氏影業釋出公告宣佈:
大股東林氏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透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800方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2%。
林氏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由陶玉書夫妻倆控制的控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