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姓什麼?孩子有字輩嗎?”
“我們家姓李,到孩子這輩該是‘昌’字輩。我們家這是個帶把兒的,剛生半個月。”大明子介紹著。
陶父盯著孩子看了幾秒,沉思片刻,說道:“臘月出生的,漢代《風俗通義》說:‘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是祭祀祖宗的時候。昌字輩,那就加個‘祈’,祈禱的‘祈’,你看怎麼樣?”
大明子雖然不懂陶父的引經據典,但一聽就是很厲害的樣子,“李昌祈、李昌祈……”
他嘴裡唸叨著幾遍這個名字,臉上露出幸福的傻笑。
“好聽,真好聽!以後我兒子就叫李昌祈了!”
樂完之後,他朝陶父鞠了一躬,“大爺,真是謝謝您了。”
陶父擺擺手,笑著說道:“舉手之勞。”
“您剛才說,這名字是怎麼個來歷?”大明子問。
陶父又重複了一遍他剛才說的話,大明子默記了幾遍,這都是以後跟人吹噓的資本。
說完話後他抱著孩子出了門,外面看熱鬧的人們嘴裡議論著。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到底是文化人,瞧瞧人家起這名字,光念著就不一樣。”
“人家是大教授,起名字那都是有來歷的。看著沒,這就叫引經據典。”
“難怪朝陽能成大作家,守著這樣的老丈人,那學問還能學少了?”
“二春好福氣啊!”
眾人正說話的功夫,大明子又回來了,這回手裡的孩子沒了,多了一隻凍的梆硬的野雞。
“給您嚐嚐鮮。”
“這不合適……”
陶父還想推辭,可大明子扔下東西就走,攆都攆不上,陶父只能無奈收下。
白天林二春去火車站,張桂芹就負責在家做飯,忙活了小半天的時間,今天林家的晚飯豐盛的堪比年夜飯,讓陶父陶母充分感受到了親家的熱情。
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外面的圍觀群眾們總算是散了。
這倒不是大家不想看熱鬧了,而是晚上氣溫太低,在外面站的時間長了凍的受不了。
吃完了飯,陶玉書跟林朝陽說悄悄話。
“剛才你注意到我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