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臘月問道:“誰在著急?”
“時間的盡頭是一道無法逾越的線,焦慮與不安往往來自於此。”
井九收回視線,看著她說道:“自然是那些快要死去的人在著急。”
當年在朝歌城裡,井九對趙臘月說過很多修行界與凡間的事,這些年裡也偶爾會議論幾句。
趙臘月明白了他的意思,神情變得凝重起來。
青山掌門真人為何直到數十年前才收過南山為徒,傳聞裡死在雪國戰爭裡的那些徒弟到底存在不存在?
中州掌門夫婦的年齡應該也不小,為何他們的獨女白早還這般年輕?
青山宗、中州派還有幾個大門派的兩代之間有著長時間的空白期。
以往趙臘月曾經以為,那是與雪國戰爭太過慘烈的緣故,後來經過井九指點,才知道這是修行界的常態。
世間任何關係,無論血緣還是傳承都是雙向的聯絡。
用禪宗的話來說,這便是因果。
用道門的話來說,這便是塵緣。
了因果,斷塵緣,本就是修行最困難的事情。
既然如此,何不開始便沒有因果與塵緣?
修道者收徒、留下血脈後代的情形很常見,那是因為飛昇太難。
比如青山諸峰的長老,大概在遊野後境時便會明瞭前景,然後開始收徒。
而那些天賦卓異、境界高深、依然嚮往飛昇的修道者在收徒或者留下血脈後代方面,越是謹慎。
像她與井九這樣的人很少。
為何最近數十年,各修行宗派出現了那麼多像洛淮南、過南山這樣的天才弟子?
便是因為那些真正的大物也看到了自己的盡頭。
中州派掌門夫婦看到了自己的盡頭,才會有了洛淮南、童顏、白早。
那對夫婦邀請井九參加數年後的慶典,自然也是為了將來考慮。
青山掌門看到了自己的盡頭,才會有過南山、林無知、卓如歲。
他又是如何考慮的呢?
水月庵的過冬在落雪的白城與荒涼的西南之間來回,又是因為她看到了什麼?
“他們確認自己飛昇無望,於是留下自己的因果與塵緣,從而完成另一種形式的生命傳承。”
井九站起身來,走到崖畔,望向遠方那座山峰說道:“問題在於,當他們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便是認輸了。”
趙臘月忽然很難過。
對修道者來說,悲涼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