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七十一章 再臨敖德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一章 再臨敖德薩 (2 / 3)

馬拉佐夫接著說道:“只要蘇聯人能付錢,那就是好人,誰管他們政府做了什麼,只要不影響到我們就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這幾年我們和蘇聯的貿易,相較於沙俄時代,確實降低了不少,畢竟之前他們一直在打仗。一戰的時候,敖德薩港的貿易可是相當繁榮的。”

一戰也是俄國同東非貿易的頂峰,具有不可複製性,而隨著俄國工黨的上臺,加上戰爭影響,以及國際封鎖,一戰後,東非和俄國的貿易大幅度跳水,近些年才開始有所恢復。

船員問道:“船長,蘇聯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你瞭解麼?”

馬拉佐夫回答道:“或許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對蘇聯並不瞭解,但是,實際上我們東非其實完全不值對蘇聯有太多關注。”

“我曾經在蒙巴薩的酒館,聽一些索契或者是克里米亞等地跑船的同行們說起過,俄國新政府的經濟政策其實並沒有多麼稀奇,反而現在俄國和我們上個世紀和本世紀初的經濟情況很相似。”

“僅僅是在一些細節上有些區別,相對於性格大大咧咧的俄羅斯人,過去帝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反而更有彈性和人文關懷。”

“就比如說上個世紀,政府的一些經濟指標實際上並不死板,就是為了防止下級官僚執行時出錯,從而預留出一定的冗餘,而俄國新政府一刀切的情況更加嚴重,相對帝國政府而言,不懂得變通。”

東非在經濟制度上和蘇聯有很多相似點,雖然兩者本質上根本不是一個東西,但是從出發點上兩者的目的就有明顯不同。

不過在具體呈現的效果上,有很多共同點是會必然發生的,就比如官僚作風和人情世故屢禁不止,帝國公民只要不是近十幾年出生的新生代,都經歷過全面計劃經濟時代,所以在東非人印象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有好也有壞,不過,總體上還是好的印象更多一些,尤其是本世紀初前兩個計劃時期,那時帝國經濟高速發展。

但是,對於一些年輕的船員,他們即便出生在1910年以前,因為當時年紀小的原因,可能也沒有太深的印象。

所以,有年輕的船員向馬拉佐夫問道:“那蘇聯的經濟增速應該不錯吧?”

對此,馬拉佐夫說道:“那倒沒有,蘇聯這些年一直都在戰爭,經濟領域發展其實十分緩慢,甚至還沒有恢復到沙俄時代水平。”

“而且,計劃經濟時代帝國發展雖然較為快速,但是問題也有許多,你們年紀比較小,所以對這一點沒有什麼概念。”

“實際上在五年計劃實行之前,也就是19世紀,東非就一直都長期執行計劃經濟模式,當然,說是國家軍事化管理也沒有問題。”

“反正就我個人的感觸來說,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各有各的優缺點,就比如計劃經濟時代極其容易滋生一些令人極其討厭的官僚,他們的權利很難被約束,從而造成很多問題。”

在東非前期,因為國家管控一切,成為全體國民的大家長,而這就容易導致一些官僚權力過大,從而引起民眾的反感。

尤其是一些小官僚,甚至不需要是官員,而是一些重要部門的職員,他稍微有些私心或者什麼念頭,對於一些普通民眾而言,或許就是一場災難。

就比如過去東非的一些廠長和農場主任的權利可以說極大,這就容易導致任人唯親,或者在物質分配領域偏向於自己的親信。

再往小的地方說,一些供銷社的員工他們就能在物資供應上做很多文章,把好的東西或者是稀缺商品留給自己的熟人,類似的還有醫院的醫生,食堂的員工等等。

除此外,一些人為了政績和升遷,亦或者完成政府任務,會搞一些華而不實的政策和活動,從而對基層民眾生活形成困擾。

所以,在東非只要有一定年紀的人,未必會懷念計劃經濟時代。

馬拉佐夫因此斷言道:“所以,我並不看好蘇聯的未來,他們不過是走我們東非的老路,除非蘇聯所有人都是聖人,他們的官僚和民眾都沒有私心。”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我就聽一些聖彼得堡的船長說過,蘇聯的官僚可能也就比沙俄時代窮一些,但是他們的作風完全沒有太大變化,照樣會想方設法為自己謀取私利。”

“人性是很難改變的,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經濟制度,都不可能盡善盡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