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四十四章 急轉直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四章 急轉直下 (1 / 3)

“今天又是燉菜配土豆餅,這日子真不如在城裡吃香的喝辣的。”

時間轉眼就到了飯點,這個時候太陽已經在天上掛了很長一段時間,徵糧隊的人員才剛剛從床上爬起來。

這群人的作息很不規律,明顯沒有正規部隊的紀律性,十分散漫,有的人還是睡眼惺忪的樣子,打著哈欠,衣服都沒有穿好。

當然,造成他們如此鬆懈的原因,還是長期以來過的太過舒服和安逸,在波蘭政府和德國的支援下,除了工黨幾乎找不到對他們有足夠威懾力的組織。

但是,工黨進入白俄羅斯地區的時間比較晚,這裡不像烏克蘭東部,烏東地區因為工業相對發達的原因,所以在帝俄時代,工黨組織就已經比較活躍。

而白俄羅斯地區一直都是落後的農業地帶,幾乎沒有多少成規模的工業,而所以工黨對這裡的滲透相對來說是比較慢的。

一般而言,俄國工黨喜歡先奪取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然後再透過這些集中主要資源的城市為基礎,控制和佔領其他地區。

而這也就使得在俄羅斯內戰時期,俄國工黨的武裝,帶著武器到鄉下進行徵糧活動,也就是頗受爭議的“餘糧收集制”。

也難怪,後來蘇聯農業一直存在問題,對於農業過於忽視,就容易造成這種結果。

而到了白俄羅斯這種工業孱弱,完全還維持著帝俄時代農業社會的區域,過去俄國城市“包圍”農村的方法,也就很難發揮作用。

俄羅斯在帝俄時代,作為俄國的大本營,工業地帶上至少已經足以對農業地帶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所以俄國工黨的傳統手段才能夠迅速成功。

這一點在去年烏克蘭東部也得到了有效證明,在奪取了大城市之後,其他地區基本上望風而降。

而白俄羅斯地區,不僅沒有龐大的工人群體策應工黨組織的行動,就算在極少數有一定工業的城市,也無法進行成功的“奪權”行動,因為在白俄屈指可數的城市,基本上都有波蘭和德國軍隊存在,波蘭人和德國人顯然不會和工黨組織發生共情,畢竟他們在白俄羅斯也屬於“人上人”的存在。

這些因素就導致一個結果,俄國工黨在烏克蘭的戰爭勢如破竹,但是在白俄羅斯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波蘭境內卻頗為困難。

這也確實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工人階層的成長和資本階層擴大是正相關的,而白俄羅斯地區顯然不是受資本青睞的地區。

而在白俄羅斯地區的受挫,這也讓俄國領袖弗拉基米爾意識到,俄國工黨在白俄羅斯的活動,不能和過去在烏克蘭,俄羅斯一樣,而應該充分策動當地的農民。

所以,從今年年初開始,俄國工黨在白俄羅斯的活動,開始傾向於拉攏當地的農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證明了弗拉基米爾的靈活性。

但調整政策後,也需要時間來重新佈局,俄國工黨在白俄羅斯向農村滲透也就不到半年時間,這也是白匪徵糧隊為什麼如此掉以輕心的原因。

“卡蘭末佐夫,有的吃就不錯,這次下鄉徵糧,重點不在於吃喝玩樂,畢竟鄉下本來就物資匱乏,所以多從地主和鄉紳手裡要些孝敬才是重點,只要腰包鼓起來,以後回到城裡,還不是想幹嘛就幹嘛?”一名白匪徵糧隊成員莫夫卡斯基說道。

兩人的對話恰好被徵糧隊頭子切爾弗拉德聽到,他十分讚賞的對莫夫卡斯基說道:“不錯,還是莫夫卡斯基你小子腦袋明白,我們跑到鄉下確實辛苦了一些,但也不是無利可圖。”

“鄉下的貴族老爺們,腰包可是富裕得很,現在我們為他們在前線賣命,怎麼也要表示一番,等徵糧工作完成,我就帶你們去附近最有名的拉德維奇莊園,拉德維奇莊園的主人,拉德維奇爵士怎麼說也要賣我們個面子。”

“再加上我們從泥腿子手裡搞到的三瓜兩棗,這一趟也就不算白來了。”

切爾弗拉德這顯然屬於兩頭通吃,當然,他也不敢過於得罪鄉下的貴族鄉紳,不過總體來說,還是看人下菜,就比如盧尼泥次村的幾個不入流富戶就被“抄家”。

切爾弗拉德接著說道:“先不管這些問題了,眼下最要緊的還是填飽肚子,然後今天我們就趕到柳班村,等徵糧任務徹底完成後,再到拉德維奇爵士那裡借點錢花。”

雖然切爾弗拉德說的很容易,但還是有人底氣不足的問道:“老大,拉德維奇爵士的身份可不簡單,如果我們態度惡劣的話,那老傢伙說不定會告我們的狀。”

對於下屬的擔憂,切爾弗拉德十分不屑:“你怕什麼?還以為是沙皇統治的時候麼?尼古拉二世聽說都被俄羅斯人打靶了,拉德維奇這個老傢伙,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