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地區中,東非建立了相對穩固的經濟勢力範圍和支點,可以為萊茵盾的流動保駕護航。
而這些區域,也正是東非海軍以及未來空軍能夠覆蓋到,且佔有一定優勢的地區。
就比如波斯灣的第三艦隊,東亞的兩個經濟自貿區,南美南部國家經濟上和東非的深度合作,南洋廣泛的殖民地等等。
而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英國為什麼要在戰後,想方設法堵死東非北上通道,進入歐洲的的原因,一旦東非將影響力深入到歐洲,那東非萊茵盾幾乎和世界貨幣沒有區別,嚴重威脅到英鎊的統治地位。
在英國工業和軍事實力相對滯後發展的大背景下,金融業可以說是英國最後的救命稻草,所以英國勢必會對其他可能威脅到英鎊地位的貨幣進行打壓。
所以不僅僅是東非的萊茵盾,美國的美元,法國的法郎,德國的馬克等都是英國打壓的物件。
這幾者之中,美元和法郎在20世紀以前,就已經成為僅次於英鎊的主要國際貨幣,比如美元,他在世界各國儲備外匯中的份額僅次於英鎊,這得益於美國強大的經濟和工業實力,以及美國十分發達的國際貿易。
而法國自從近代以來,就一直在國際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長期以來是國際秩序的主導者之一,在世界範圍擁有廣泛的影響力,以及僅次於英國的龐大殖民地,所以法郎一直都是主要的國際貨幣。
相比較之下,東非萊茵盾和德國馬克實際上都是後來者,德國統一也就是上個世紀中後期的事,普法戰爭之後,德國才成為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不過剛剛統一的德國,就擁有不錯的經濟基礎,這讓德國馬克的國際份額一直持續高速增長。
而東非萊茵盾雖然出現的時間,比德國馬克還要晚,發揮作用的時間更是不及德國馬克。
畢竟,東非完全放開國內市場,也不過是1910年以後,在此前東非的經濟的國際參與度一直不高。
所以恩斯特說道:“萊茵盾在世界的影響力和它的價值是不匹配的,這是東非作為後發國家,甚至是世界最年輕國家的劣勢之一。”
美國,德國,日本這些國家和東非一樣,都是後發國家,但是東非還佔著一個世界最年輕國家的身份,東非的歷史僅有不到一個世紀,比美國等殖民地發展而來的國家都要年輕的多。
“所以,萊茵盾國際化必須進一步開啟萊茵盾在經濟市場上的知名度,使其成為一種被廣泛認同的國際硬通貨,從而實現我們縮短我們和歐美國家在貨幣領域的差距。”
“而透過長時間的努力,我們已經為萊茵盾的國際化,打下了良好的底子,工業領域,東非工業體量世界第一,同時東非地大物博,物產豐腴,這為萊茵盾提供了牢靠的內在價值。”
當然,恩斯特還沒有提到一點,那就是東非國庫充足的黃金儲備,在金本位時代,這對於東非萊茵盾而言是一個巨大優勢。
“現在萊茵盾所缺乏的是外部影響力,所以為了提高萊茵盾的國際流動性,在新經濟形勢下,帝國應該著手建立萊茵盾的國際支付體系,國際清算體系,國際儲備體系等等。”
“這對於我們在五五規劃期間,進一步完善本國金融業體系,提高了更高的要求。”
“帝國的金融業得到較大發展,是在一戰之前,相對於歐美國家可以說十分不成熟,所以我們現階段的一個經濟任務,就是整頓國內金融業市場,建設完備金融系統。”
“同時,在國家層面,計劃籌建一個新的國際金融業中心,方便帝國和世界各國的經濟往來和交流。”
在此前,東非的國際金融業中心是蒙巴薩,在一戰期間,因為東非成為世界主要工業和戰略資源出口國的原因,蒙巴薩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其國際金融業中心的地位也得到了極大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