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已經是1920年中,如果美國經濟情況得不到改善的話,那美國今年的鋼鐵產能可能跌到兩千多萬噸水平,甚至可能不及戰前美國的鋼鐵年產量。
這也好理解,在市場毫無約束的情況下,戰爭期間,美國鋼鐵企業透過各種手段,從銀行,股市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擴大生產規模,而彼時歐洲市場幾乎就像貔貅一樣,幾乎來者不拒。
所以在獲得大量利益之後,這就讓美國企業進一步受到刺激,加大產業的投入,擴大工業產能,前赴後繼之下,一個巨大的經濟泡沫在美國加速形成。
但是,歐洲戰爭一停,訂單減少,這個時候美國的經濟就已經到了懸崖邊,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不希望戰爭停止的原因。
不過這個時候,美國的資本顯然沒有停手的意思,反而繼續炒熱經濟,從而尋找國內的接盤俠,也就是銀行的儲戶,股市的股民以及一些盲目的投資者。
而疫情直接給予了本就岌岌可危的美國經濟最後致命一擊,反噬也變得更加猛烈。
東非工業部部長梅特說道:“現在,全世界的經濟狀況都不好,即便我們東非提前做了許多準備,都被波及在內,其他國家的經濟狀況更是可想而知。”
“歐洲方面,現在各國債臺高築,本來就因為戰爭受到重創的經濟,現在更是雪上加霜,可想而知,這會進一步拖累歐洲在戰後經濟恢復的速度。”
“美國方面的具體情況,我們並不瞭解,不過可能比歐洲更慘,歐洲各國剛剛擺脫戰爭的陰雲,疫情對歐洲的影響反而沒有那麼激烈,而美國則在一夜之間,從經濟蓬勃發展的國家,陷入到經濟蕭條,民眾生活困頓的場景,這種心理落差勢必會引發美國的社會矛盾。”
“俄國方面,俄國本來就是戰爭最大的受害者,世界大戰和國內內戰本就對俄國脆弱的經濟造成了巨大打擊,現在又面臨世界各國的經濟封鎖,情況顯然好不到哪去。”
從君臣二人的對話中,也可以發現,如今東非將美國,歐洲,俄國放在同等地位上,這個細節足以說明如今歐洲衰落的情況,曾經歐洲隨便一個大國就在世界格局中佔據重要地位。
當前,雖然依舊是這樣,但是對於東非這種規格的大國,單個歐洲國家顯然無法和這種大國競爭,而目前世界上這種規格的國家,準確來說有兩個,也就是東非和美國。
英國雖然綜合實力強大,但是帝國版圖由過於散亂的殖民地堆積而成,這種殖民地體系很難和東非,美國競爭。
而德國工業發達,但是體量太小,尤其是戰略縱深和地緣上的劣勢帶有致命性。
而排除這兩個歐洲大國,其他國家更無法和東非,美國競爭。
最後則是俄國,不過俄國不是純粹的歐洲國家,東非政府將其單獨列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不過,現在俄國主要是意識形態上的威脅太大,至於綜合國力方面,只能說有潛力,即便如此,俄國看著意識形態武器,也足以讓世界其他國家重視了,尤其是德國和奧匈帝國。
恩斯特說道:“從這一點來說,歐洲流感打亂了全世界的節奏,這也給未來世界格局帶來了不確定性。”
“本來,按照正常情況,在戰爭結束後,世界各國應該就對俄國進行聯合武裝干涉,現在卻因此不能成型。”
“而我們無法預估獲得喘息的俄國工黨政權,會取得怎麼樣的發展,對未來歐洲和世界格局的衝擊程度如何。”
當前階段的世界工黨,是一個喜歡主動出擊的世界政治力量,在全世界範圍輸出其意識形態,而有了俄國作為大本營之後,這就為世界工黨在全世界的顛覆活動提供了後勤支援和保障。
如果不是歐洲大流感的突然爆發,這個時候帝國主義國家早就和俄國真刀真槍的幹上了。
兩者的關係是非黑即白,生死仇敵,你死我亡,不可共存的,當然,東非在恩斯特領導的情況下,顯然和一般的帝國主義國家稍微有些區別,但二者顯然也是敵對關係。
當初,東非如果出手的話,肯定足夠讓俄國工黨喝一壺的,不過這又會影響到整個世界格局的變動,畢竟如果東非被俄國拖住的話,歐洲現在可能依舊處在戰爭狀態,而戰爭狀態下,總會發生一些意外,就比如催生出新的工黨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