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伯爾恩為首的基特韋市政府野心勃勃的想要對本市經濟進行一場激進的大手術的時候,東非全國的情況卻並不友好。
隨著時間推移,歐洲流感在東非徹底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衛生問題,為了應對歐洲流感,東非各地都做出了相對應的措施,工人放假,工廠停工,經營場所關門,整個市場一片蕭條。
東非經濟迎來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寒冬,全國民眾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了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壓力。
到了六月,東非的工業生產活動受到了嚴重影響,以鋼鐵企業為例,全國百分之六十的鋼鐵企業受到疫情和經濟危機的影響,不得不減產甚至暫時停止運作。
東非工業部長悲觀的向恩斯特彙報道:“今年全國的鋼鐵產量可能會因此被腰斬,一些鋼鐵企業,因為疫情的原因,感染者數量集中爆發,不得不給工人放假,避免疫情的傳播。”
“同時,市場上的蕭條,導致訂單不足,一些即便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工廠也因此不得不減產。”
“按照目前的趨勢,今年我國的鋼鐵產量可能跌落到三千萬噸出頭規模,如果疫情和市場繼續惡化,說不定跌破三千萬噸也有可能。”
實際上從1918年開始,受到歐洲戰爭走勢的影響,東非鋼鐵產量就已經開始呈現下滑趨勢,此時,歐洲市場對東非鋼鐵以及相關產品的需求,因為美國極速擴張的產能而回落。
但是,即便回落也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過去三年裡,東非的鋼鐵產能始終維持在三千七百萬噸以上。
而現在,因為歐洲流感和其引發的經濟蕭條,東非鋼鐵產量可能直接減少六,七百萬噸,這幾乎相當於直接減少了一個英國全年的鋼鐵產量,當然,這裡只算英國本土的鋼鐵產量。
恩斯特聽後皺著眉頭說道:“雖然對於戰後工業萎縮的趨勢,早有預料,不過因為歐洲流感的原因,其造成的影響還是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計。”
“現在,全世界的經濟狀況應該都不好受,我們尚且如此,想必美國,歐洲,俄國的情況都好不到哪去!”
這一點,還真如恩斯特所說,歐洲因為戰爭原因,具體損失不好估計,畢竟疫情再嚴重,對歐洲各國來說情況也不會壞過戰爭的破壞,不過歐洲肯定不好受。
而美國完全可以用樂極生悲來形容了,誠然美國人對威爾遜在戰後為美國爭取到的利益並不滿意。
但是,不可否認在戰爭期間,美國的經濟高度繁榮,在戰爭後期甚至重新超越了東非,可以說戰爭的五年時間裡,是美國有史以來經濟最好的階段之一,而這也是威爾遜為什麼能繼續坐在總統寶座上的原因。
但是,自從歐洲流感在全球爆發之後,美國人就樂不出來了。
北美是僅次於歐洲的世界第二大疫區,而美國戰爭期間產業的盲目擴張在這個時候,所造成的惡果也呈現出來。
誠然,在戰爭期間,東非的經濟發展也十分激進,但再如何說,東非政府始終對本國經濟有所幹預。
而美國這種完全自由化的市場國家,在戰爭的催化下,美國企業和工廠,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般,毫無制約的貪婪擴張和發展。
同樣拿鋼鐵產量說事,在戰爭結束時,美國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了四千萬噸,直接達到了和前世差不多的水平。
但是,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畢竟這個時空裡,出現了東非這個新玩家,東非的出現,直接就導致全世界的鋼鐵產能,比前世多出了將近四千萬噸。
畢竟,前世非洲大陸,這個時候還全是一片殖民地,而且受到戰爭的波及,德國和英國在非洲大陸上大打出手,這就導致前世非洲本就可以忽略不計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而有了東非這個意外因素之後,東非不僅整合了近半個非洲大陸的資源,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工業大國,但是同樣讓世界的工業產能進一步膨脹。
而世界市場本來就那麼多,在有了東非這個橫空出世的工業大國的情況下,美國的工業產能逼近前世一戰中美國的水平,顯然這些多出來的工業產能並沒有足夠的市場來消化。
因為美國疫情的原因,目前東非政府尚且不知道,美國的工業幾乎受到了腰斬,反映在鋼鐵領域,那就是美國的鋼鐵產能直接下降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