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八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 (2 / 3)

恩斯特說道:“我們把政府該做的做到位,至少要讓民眾相信,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畢竟真把他們關在屋子裡,他們又不願意。”

作為一位專制君主,恩斯特本身就沒有道德底線,要不然東非這個國家也不可能出現。

“趁著這個時間段,也正好推進一下經濟相關的政策,促進國內的經濟轉型,一方面刺激和推動企業的升級換代,另一方面提高服務業質量,完善國內經濟迴圈系統。”

本身因為一戰的結束,東非經濟就受到了重大挑戰,這個時候,正好借用歐洲大流感推動經濟轉型工作的開展。

目前東非經濟所面臨的問題,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經濟質量較差,雖然東非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但是相對於歐美各國,東非產業依舊以中低端產業為主。

第二則是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的訂單大幅度減少,這對東非現在的產業結構形成了巨大沖擊。

而想要應對這次衝擊的辦法無非是兩點,要麼拓展海外市場,要麼提高國內民眾的消費能力。

但是,拓展海外市場顯然在現階段是行不通的,隨著一戰結束,世界秩序重新迴歸平穩,東非已經失去了拓展海外市場的優良外部環境,反而要應對歐美各國的新一輪挑戰。

當然,歐洲各國想要恢復經濟生產至少還需要數年時間,當下,東非主要的競爭對手依舊是美國。

不過,單單是美國,就足夠讓東非頭疼了,畢竟美國的工業產能並不比東非遜色多少。

而之前,美國因為歐洲戰爭的原因,國內工業生產能力本來就拉到極限,所以,美國對東非經濟上的威脅十分巨大。

當然,為了應對美國工業的競爭,東非也並非沒有準備,畢竟從四五末期開始,東非就已經開始強調經濟轉型,這就是為了避開美國的競爭。

美國的工業實際上和東非處於半斤八兩的水準,而擁有更多中高階產業的歐洲各國,現在還沒有恢復元氣。

所以,東非的目的就是搶佔更多中高階產業,而這個時候,東非從同盟國獲得的那些技術儲備和機械,以及俄國的高階人才,就能夠發揮作用了。

但是,產業轉型對於東非而言,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手段,因為世界市場始終是有限的,東非的工業品牌效應顯然還不能和歐洲相比,而中高階產業也需要時間培育。

而東非工業品牌效益比較差的主要是輕工業產品,涉及到衣食住行中,前兩者和其他國家差距最大。

畢竟房子和汽車等交通工具雖然值錢,但是房子基本很難出口,汽車也等交通工具也並非必需品。

而紡織業和食品行業就完全不同了,更新速度快,且是民眾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食品,可以說食品是最基礎的產業。

每天民眾都要為食品開支買單,而且吃完還要接著買,迴圈效果最好,擁有強大的食品企業,可以說等於坐擁一座用之不竭的金山,前世美國的可樂,漢堡,炸雞在全世界傳播就是典型。

總而言之,東非第五個五年計劃或者說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提升輕工業領域的發展質量。

恩斯特說道:“輕工業一直都是我們最大的短板,尤其是和歐美國家相比,我們就算生產再多產品,如果消費者不買單,那就是無效生產,只能浪費資源。”

“同樣是紡織業,東非的產能確實追平了歐美國家,但是國外一提到東非的紡織產品,第一印象就是質量差,價格便宜,而我們現有的紡織企業,也沒有成長為在國際上比較知名的優質企業。”

東非紡織產品的正常出口量其實也不多,而不正常的則是戰爭期間,歐洲的大量訂單對東非紡織業發展起到了巨大刺激作用。但是,現在戰爭結束了。

這樣一來,東非紡織業就面臨了新的挑戰,同時還要應對美國紡織企業的競爭。

但是,東非紡織業顯然和美國這種老牌強國的紡織業相比,還有許多不足。

恩斯特說道:“國內的紡織企業發展時間短,技術積累差,裝置也相對落後,產品質量更差,嚴重影響了帝國出口消費品的名譽和口碑。”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