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經濟的大方向是消化戰爭期間收穫的果實,穩定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重建國內經濟的護城河。”
東非的經濟可以用“自由”二字來形容,這使得東非的經濟、工業和城市發展就像吃了補藥一樣,迅速膨脹和擴大。
但是這種激進的自由主義經濟發展模式,背後隱患十分巨大,畢竟東非並沒有建立配套且穩定的經濟系統來容納和消化這種拔苗助長式獲得經濟成果。
一旦在下一個經濟週期到來之前,處理不好這種矛盾,經濟上的消化不良將對東非社會產生巨大沖擊,並且極大削弱經濟發展的活力和潛力。
而隨著恩斯特的話落,這也意味著在當前階段,東非經濟發展將重新從自由主義轉向保守主義。
為什麼是重新,因為在以前,東非本身經濟就是長期處於“保守”狀態,不過這個保守狀態,也是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鬆懈的過程的。
就比如上個世紀,東非經濟完全可以用封閉來形容,不僅拒絕其他國家的投資,同時在其他領域也和前世的朝鮮一樣,很少和其他國家,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進行交流。
後來,隨著東非具有一定自保能力之後,東非才開始放開沿海地區,到南非戰爭之後,開始大量吸收外國投資,最後一直到一戰前,徹底對經濟進行解禁,鼓勵民間經濟發展和世界的貿易交流。
但是,現在風向又變了,當然,這並不是說東非經濟要重新回到計劃經濟時代,而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回歸保守主義。
這也就是恩斯特所說的建立東非經濟護城河,在簡單和直白點來說,就是重新建立關稅壁壘,以應對有可能發生的世界經濟危機對東非本國企業和產業形成衝擊。
而這個過程,按照恩斯特的想法,肯定不能一步到位,必須一步步來,甚至很多隻有可能是預案,等到經濟危機到來之後,再立馬布置出來。
所以恩斯特說道:“如今東非經濟和世界市場已經深刻繫結,全球經濟息息相關,如果歐美爆發經濟危機,也勢必會傳導到東非,甚至我們如果不對經濟政策進行調整的話,說不定經濟危機就有可能在東非最先爆發。”
“所以,我們要儘可能的調整本國經濟發展態勢,尤其是重塑戰後本國產業結構,從而適應新的國際市場變化。”
“做到危機不首先在東非爆發,如果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後,政府也要有可靠的方案,將損失降到最低,最好能夠實現國內經濟的正向迴圈,同時透過科技創新保證外貿的平穩。”
“當然,經濟危機肯定不會立馬發生,根據我的預期,它大概會在1925年以後發生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我國經濟發展應該會相對平穩,甚至可能持續繁榮。”
“政府的工作就是藉助這個繁榮時期,做好配套設施和政策,加快產業升級和轉型,淘汰落後企業,扶持優質創新和技術型企業,淘汰落後產業,發展新興產業。”
依照恩斯特的意思,經濟危機就像一場流行感冒,而只有免疫力強的人才能不受到太大傷害,並且最先康復。
而所謂免疫力,對於東非來說就是優質的產業結構,公正的市場環境,有活力和核心技術的企業等等。
恩斯特說道:“就拿鋼鐵行業來說,在世界大戰期間,我國的鋼鐵產量攀升到接近四千萬噸。”
“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受到了來自外部市場的刺激,來自歐洲的訂單,亦或者遠東等落後地區的需求。”
“而不是因為國內經濟發展需要所生產的,如果外部市場崩潰,而我們又沒有做好相對應的調整,那國內市場上可能就憑白多出將近數百萬噸的過剩產能,同時還有可能面對國際鋼鐵的傾銷競爭,進一步擴大過剩產能帶來的損失。”
東非鋼鐵年產量一度達到了四千萬噸水平,比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國——美國,還多出六七百萬噸。
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供給了歐洲或者其他市場,這部分市場最高的時候大約消化了接近一千萬噸的產能,也就是說在東非鋼鐵出口的高峰,出口鋼鐵及相關產品幾乎等於英國一整年的鋼鐵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