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三百四十章 歐洲形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四十章 歐洲形勢 (1 / 2)

1918年中期,隨著一系列國際大事件的發生,以及東非國內情況的轉變,東非政府的主要三件大事,可以概括“消化”,“建設”和“擴軍”。

消化,顧名思義就是消化近些年來東非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尤其是新開拓的海外市場以及殖民地。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東非在南美,遠東,印度洋沿岸的貿易不斷擴大,這些新的市場份額,為東非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而想維持這些市場和殖民地的穩固,那就涉及到“擴軍”問題,沒有武力維繫的海外市場和殖民地,只能是鏡花水月,所以東非海軍的擴張過程依舊在穩步推進,這是一個強國所必然要進行的舉措。

而建設,主要針對國內經濟建設情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另一方面是對自由市場進行引導,以及完善市場制度和法律建設。

其主要內容,基本按照東非在1916年推出的“四五”規劃為指導意見,不斷深化和進步,這是東非政府的基本任務,或者說最低經濟發展目標,所以不過多的描述。

很顯然,火熱的經濟發展態勢,很容易就讓東非制定的“四五”規劃,各項指標順利提前完成。

所以1918年,東非政府的工作重點還是在擴軍這個話題之上,為此恩斯特在萊茵宮召開了會議。

國防部長普里皮亞特對近些年來東非軍隊的發展做出了總結:“截止到1918年,國防軍規模已經發展到空前的85萬人,陸軍人數高達近65萬人,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也超過了17萬人,同時還有近2萬多人的空軍。”

“其中,陸軍摩托化程度高達百分之七十五,同時海軍軍艦規模超過了一百四十多萬噸。”

“我國的軍事實力,目前整體處在英,法,德,奧四國之後,如果細分的話,帝國陸軍實力應該排在世界第四的位置,海軍處在世界第二,至於空軍則排在世界第一。”

國防部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主要是因為帝俄軍隊基本上已經癱瘓,隨著沙皇俄國倒臺,俄國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滑,在去年俄國工黨組織和德國的戰爭中,俄國工黨領導的原帝俄軍隊根本發揮不出作用,以至於前線戰場一潰千里。

而這也導致了俄國工黨緊急叫停戰爭,並且同同盟國進行了媾和,簽訂了停戰條約。

所以,在如今東非軍隊看來,俄國已經不足以排入世界軍事強國行列,至少在俄國工黨重新整頓軍隊,培養出自己的軍事幹部之前,俄國軍隊基本上中看不中用。

而其他國家,排在東非之前的幾個國家,也就是英,法,德,奧四個國家,如果比較綜合實力,其實也未必能排在東非前面。

比如英國,皇家海軍拉高了整個英國軍隊的資料,而其他三個國家,也僅僅是陸軍規模現在要超過沒有進行戰爭動員的東非。

所以,普里皮亞特所說東非國防軍實力排在世界第四,並非虛言,甚至已經是比較保守的說法。

至於已經加入協約國的美國,目前其軍事實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即便經過一輪擴軍,目前美國軍隊也才達到幾十萬人規模,連東非的一半都不到。

主要原因則是參戰戰前美國常備軍隊規模太小,陸海軍規模僅僅十幾萬人規模。

普里皮亞特說道:“俄國軍隊系統癱瘓,士兵無心戀戰,大量軍事指揮官脫逃,加上俄國內戰,目前俄國軍隊只是樣子貨,而美國雖然經過一輪徵兵,大部分新兵根本沒有戰鬥力,同時美國參戰後的表現,也比較畏首畏尾,這勢必影響到美軍的戰鬥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