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東非這種殖民手段,來殖民印度別說收稅,恐怕每年軍費開支都要漲到天上去,還未必能夠成功,畢竟印度足足有近三億人口,就是三億頭豬想要物理消滅也十分困難。
而最新的情況變化下,東非又要重新對印度洋的戰略和軍事進行大規模調整。
英,法兩國讓與東非的新領土,將重塑東非在印度洋地區的軍事存在,其他不說,索科特拉群島,查戈斯群島,以及羅德里格斯島這三個事關東非東部國土安全的重要地區,就牽扯到東非印度洋艦隊的重新佈局。
尤其對海軍和空軍而言,艦隊停靠港口和機場建設就勢在必行,在上述三個地方中,東非要在索科特拉群島和羅德里格斯島進行大規模軍事設施建設,對查戈斯群島上英國遺留的軍事設施也要改造重建。
這是一個涉及到東非海空軍在印度洋區域作戰的系統化的大工程。
其次,東非既然要將非洲之角收入囊中,顯然也要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又是一筆軍費開支。
非洲之角人口雖然不多,但是面積廣大,將近十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肯定要進入大量軍隊才能徹底將其變成東非本土的一部分。
加上,東非政府口頭“承諾”干預俄國內政,這顯然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就算做做樣子,也要出動一些人手和財政上的支援。
所以可以預見,接下來一段時間,東非根本就閒不下來,而這也是英國和法國所希望看到的,畢竟東非閒不下來,才沒有精力干預歐洲戰爭。
雖然兩國付出的成本不小,但是相較於一戰因為東非出現變局來說,還是十分划算的。
這樣一來,整個一戰期間,東非幾乎就沒有閒下來的時間,除了經濟上的工作以外,軍事上的動作也更加頻繁。
歐洲是大打出手,東非就是在海外頻繁小打,可以說整個印度洋也因為東非的存在,成為了世界戰爭和衝突僅次於歐洲的地區。
而且其血腥程度絲毫不遜色於歐洲戰場,歐洲雖然參加戰爭的國家多,死亡人口多,但是東非這種種族滅絕式的征服戰爭,更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適。
1918年6月4日。
東非政府正式將“哈桑”以破壞亞丁灣海域航行安全,以及破壞東非邊境安全的名義,定義為打擊目標。
同時,東非西北戰區邊防部隊,從德雷達瓦市,埃勒鎮,達羅爾鎮,布霍萊德村等多個東非和“英屬索馬利亞蘭”交界的東非控制交通要道出發,正式開啟了非洲之角戰爭。
東非海軍的印度洋艦隊,也從索科特拉群島和非洲之角之間海域進入亞丁灣,交接柏培拉港以東的英國控制區域。
而英國方面,也開始將本國在英屬索馬利亞蘭的駐軍撤回到柏培拉以西,一直到法國控制的吉布提之間的區域,順利完成了在非洲之角的兵力收縮。
應對非洲之角,東非政府預計出兵人數維持在五萬以上,避免當初在北部灣(波斯灣)領地的教訓再一次發生。
當初東非在北部灣領地的行動差強人意,而非洲之角的面積比北部灣領地面積更大一些,同時地形也更加複雜,哈桑為代表的阿拉伯教勢力,活躍在當地的山區。
這也就意味著征服非洲之角的難度絲毫不遜色當初遠征北部灣領地,甚至更加困難,東非已經做好了長期戰爭的準備。
這個時間大致是在兩年之內,基本肅清非洲之角的反抗武裝力量,當初東非穩定北部灣領地,花費了將近一年時間,所以這個時間符合總參謀部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