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輸掉戰爭,讓利給東非顯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到了今天,大衛首相等英國高層已經十分清楚,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阻止東非和美國兩個歐洲之外國家崛起的腳步。
甚至不用說東非和美國這兩個在列強中實力比較靠前的國家,就算是日本也不是曾經英國能夠隨意拿捏的小弟。
即便沒有東非出現,前世日本的發展也超出了英國的掌控,後來日本退出英國和法國主導的國聯就是很好的證明,而在二戰時期,日本更是在南洋對英國重拳出擊。
日本當然沒有英國強大,但是日本距離英國足夠遙遠,這就是日本的優勢,甚至靠著地理位置的優勢,日本能夠和同為太平洋強國的美國分庭抗禮。
而東非和美國,距離英國距離上倒不是多遠,畢竟從理論上來說,三者都屬於大西洋沿岸國家的一份子,但是東非和美國的體量卻比日本要高出幾個層次。
世界發展到今天,可以說過去由英法等傳統強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甚至歐洲作為世界“文明中心”的地位,都受到了挑戰。
自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歐洲國家迅速崛起,並且成為新世界秩序的建立者和主導者以來,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出現。
而這種情況的出現,根源還是美國和東非兩個國家,分別在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迅速崛起。
從19世紀最後的十年,美國正式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再到20世紀初,東非成為新的世界工廠。
兩個大國的崛起,讓北美大陸和非洲大陸有了和歐洲分庭抗禮的實力和底氣,雖然美國和東非,兩個國家單掄出來,在人口,經濟,工業,軍事等等方面和歐洲還有著顯著差距。
不過這種差距在其他方面是可以抹平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美國和東非都屬於統一國家。
而歐洲大陸整體實力依舊強悍,但是諸國林立,讓他們在資源整合的能力上遠不如東非和美國,反而陷入到內耗之中,如今的歐洲爆發的一戰正是重要佐證。
當然,俄國的潛力也不錯,尤其是俄國工黨掌握國家政權以後,只要彌補工業上的短板,那俄國很顯然是下一個有能力和美國,東非以及餘威尚在的英國,平起平坐的世界超級強國。
這四個國家,如果不出意外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裡世界秩序的主導者,直到下一次洗牌來臨。
至於法國,德國,按照目前兩國的實力來說,算是世界的次級政治力量,除非整合歐洲,否則都很難和其他四個國家競爭。
而這也是法國和德國長期以來在做的事情,但是很顯然,包括英國在內的非歐陸國家,沒有人希望歐洲誕生一個如此強大的國家。
當然,法國相對於德國而言,還多出一條選擇,那就是非洲和本土一體化,不過這條道路難度也就比爭奪歐洲霸權稍微小一點,想解決這個問題,法國的人口生育問題就必須先得到解決。
除了德國和法國以外,俄國和英國當然也可以染指歐洲霸權,英國作為島國,基本上註定無法實現這個目標。
而俄國如果能夠實現的話,那就極為恐怖了,本身俄國的經濟體量,國土面積,人口等等就足以支撐其超級大國地位,要是在控制整個歐洲,那其他國家基本上就只能臣服於俄國之下了。
很顯然,美國和東非都不可能允許這樣一個恐怖政權在歐亞大陸上誕生,所以限制俄國發展,將是美國和東非,以及其他國家共同要面對的難題。
當然,未來的世界格局變化,對於如今的英國而言都太過遙遠,現在英國政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拖延英國所掌舵的舊世界秩序大船沉沒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