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兩國距離遠東帝國為核心的東亞地區,距離都比較遠,同時區域內遠東帝國和日本也不是小國,這讓我們和美國在東亞的競爭並不激烈。”
“但是總體上我國在東亞,擴充套件到整個亞洲的優勢要遠強於美國,所以美國在遠東地區的擴張也不順利。”
東非重視印度洋和大西洋,原因在於東非本土面向兩大洋,並且是世界大國。
而美國同樣如此,所以美國自然會重視對大西洋和太平洋方向的擴張,同時也把整個美洲視為自己的核心利益。
現在的問題則是美國和東非的擴張方向產生了重疊,而且整體上東非處於優勢地位,這就讓美國的世界政策受到了阻礙。
所以普里皮亞特說道:“可以說我們東非的存在,已經讓美國在兩個方向的擴張並不順利,而美國現在唯一可以指望上的就只有歐洲方向了。”
“而且當今世界格局下,歐洲可以說是最強大的政治和經濟板塊,誰能整合歐洲,誰就能獲得世界的霸權。”
“歐洲戰爭讓美國看到了這個機會,而且他們比我們東非更有優勢參與到歐洲的這一輪政治變動中去。”
“畢竟,這一次美國干預歐洲政治,是受到了英法兩個歐洲傳統強國的邀請。”
一定程度上來說,英法兩國決定著其他國家和歐洲內陸的交流,畢竟歐洲的對外聯絡通道,除了俄國這個巨無霸以外,基本上都控制在英法手中。
可以說英法聯合在一起,可以讓歐洲其他國家“片板不得下海”。
從北海一直到直布羅陀海峽,再到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其中所覆蓋的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域,都是兩國海軍的後花園。
俄國之所以可以避開,那是因為俄國地跨兩大洲,國土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方向,但是俄國控制的對外通道,基本上依賴陸地交通,而且並非主要貿易線路,難有作為。
所以說,協約國控制了歐洲的對外交流路線,只要英法兩國不點頭,其他國家很難滲透到歐洲去。
就是東非也被英法兩國阻隔在外,當然,東非想要破局也不是沒有辦法,那就是拿下埃及,利比亞等北非地區,將東非變成一個地中海沿岸國家。
但是,就和美國不直接吞併墨西哥一樣,東非也不想將埃及等北非地區變成本國領土,如今東非的本土就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
突破這個極限的話,將會對東非的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的壓力,就像西伯利亞對於俄國一樣。
西伯利亞的資源絲毫不遜色於埃及和利比亞等北非地區,甚至更加全面,畢竟北非值得關注的資源也就是石油,但是如今東非已經擺脫了能源危機。
除此外,北非地區文化,人種和東非大相徑庭,拿下北非對東非反而麻煩更多,其他因素則是這些地方已經被英法瓜分就比如埃及是英國殖民地,利比亞是法國殖民地這同樣是東非不能忽視的因素。
這就將話題又繞回到英法兩國身上,由此可見,英法兩國的勢力,正好將整個歐洲都包裹在一起。
普里皮亞特說道:“現在,英法需要美國來遏制同盟國,而不得不引狼入室,而美國顯然也貪圖歐洲的財富,權利和影響力。”
“當然,美國參戰也不能不排除其對德意志國家的遏制,畢竟同盟國陣營中,德國和奧匈帝國是核心,如果兩國取得歐洲霸權,在加上我們東非的話,美國就永遠只能做區域大國,被束縛在北美大陸上,所以美國想要更進一步,就必然要參戰從而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
如果,普里皮亞特的話實現,美國不要說掌握整個美洲,恐怕對北美大陸都難以控制,畢竟現在東非就能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哥倫比亞,如果美國戰略失誤的話,其他國家只會進一步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