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根斯從經濟角度解析了美國參戰的原因後,國防部長普里皮亞特也從地緣角度對美國政府參戰進行了分析。
“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無法擺脫英國人的影響,更進一步來說,美國肯定也有藉助英國的影響從而增強其在國際競爭中地位的打算。”
“美國受其地理位置的限制,其擴張方向有三處,一是美洲大陸,尤其是拉丁美洲,二是歐洲大陸,三是亞洲。”
“其中,美洲方向,雖然英法受到戰爭影響,其勢力雖然大幅度萎縮,但是帝國卻剛好填補了這個空白。”
“尤其是對南美國家的影響,我們反而比美國更有優勢,在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大國,帝國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英國和美國。”
“而在南美北部,我們的影響力滲透到加勒比海外圍,甚至直接威脅到了巴拿馬運河這條和美國經濟息息相關的重要通道。”
東非為什麼會威脅到巴拿馬運河,這就要從巴拿馬這個國家說起,原本巴拿馬不是獨立國家,而是哥倫比亞的領土,而美國為了加強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所以在二十世紀初支援了巴拿馬的獨立建國運動。
按照正常歷史走向,那哥倫比亞自然只能自認倒黴,畢竟前世美國在美洲一家獨大,還恰好遇到英法等歐洲勢力不得不從美洲撤出的機遇。
但是現在有了東非這個新玩家,情況自然又不一樣,本來東非就重點攻略委內瑞拉,而哥倫比亞作為委內瑞拉的鄰國,尤其是緊挨著委內瑞拉的石油產區,這就讓東非捎帶上對哥倫比亞外交關係的重視。
更何況兩國有天然的合作基礎,哥倫比亞需要新的外來勢力來制衡美國,有可能的話甚至想收回巴拿馬這片失地,掌握巴拿馬運河這個印鈔機。
而東非也不希望美國在加勒比海一家獨大,前世美國幾乎將加勒比海變成自己的內海,在區域內胡作非為。
東非當然不是“聖母”,想要為加勒比海各個國家打抱不平,但是也不想美國徹底鞏固對加勒比海的霸權。
畢竟控制了加勒比海,除了可能威脅到東非在委內瑞拉的利益以外,美國還能借助此地,進一步擴大對南美國家的影響力。
而這就和東非的國家戰略發生了衝突,東非已經將南方國家視為自己的核心利益,而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地位一樣,被視為東非本國的兩翼。
而且從現實角度來說,目前南美地區能夠帶給東非的直接利益,甚至要大於印度洋。
畢竟南美相對於印度洋周邊國家而言政治和經濟上更加獨立,體量也更大。
雖然印度洋沿岸也有不少好地方,但是精華地帶基本上都在英國控制之下,就比如印度,波斯灣,紅海等等地區。
而英國雖然過去在南美洲影響力比較強,但是說到底南美洲過去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勢力範圍,而南美各國擺脫這兩個宗主國的控制也就是上個世紀的事。
所以,從現實利益,還是未來東非國家發展戰略的角度來說,東非都不可能不重視美洲,尤其是南大西洋國家的關係。
當然,哥倫比亞顯然屬於北大西洋範圍,但是他確是東非和美國交鋒的前線。
而東非想要維持在美洲的利益,就不能不重視哥倫比亞這個地方,即便不能控制,只要讓其不倒向美國就是東非的勝利。
普里皮亞特接著說道:“在太平洋方向,我們和美國也存在競爭關係,我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地,以及經濟利益廣泛存在。”
“而太平洋方向,事關到美國在亞洲的戰略,亞洲是太平洋的核心,其中遠東帝國又是核心中的核心。”
“同時美國在南洋地區,和我國也有競爭關係,兩國在亞洲地區可以說是潛在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