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三百二十八章 美國參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二十八章 美國參戰 (2 / 2)

至於為什麼是歐洲,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歐洲的消費能力強,積累雄厚,可以說歐洲以外的市場,加在一起也才難以和歐洲市場比較。

自從大航海時代以來的數百年間,世界上的財富毫無疑問的大部分都流入歐洲,要不然歐洲也不可能支撐起五個頂級列強(英法德奧俄)的存在。

而美國想進入歐洲市場,他又面臨著英法兩國的限制,這一點和東非不同,東非和歐洲的貿易路線比美國多出了好幾條(包括陸地貿易線路),而美國因為位置原因,和歐洲貿易繞不開英法兩國。

當然,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是一個選擇,但是鐵路顯然無法和海路競爭,更何況西伯利亞鐵路十分漫長,途中氣候惡劣,維護成本高,容易發生故障,俄國鐵路系統效率低下等等原因,這就導致除了日本和遠東帝國以外,很少有國家重視西伯利亞鐵路這條貿易通道。

反觀東非和同盟國的最重要陸地貿易大動脈,柏林—巴格達—巴士拉鐵路,長度只有西伯利亞鐵路的三分之一,而且氣候條件比西伯利亞沿線要好得多。

不過,隨著奧斯曼參戰,目前這條交通大動脈也已經停擺,在去年年末,英國人從波斯出兵,直接殺入了奧斯曼帝國南部的波斯灣領土。

總而言之,美國在對歐洲貿易的地理條件上是很難同東非競爭的,當然,美國也不是沒有優勢,畢竟北大西洋航線有利於美國和協約國間的貿易。

而英法兩個協約國核心國家,本來就是北大西洋沿岸國家,再加上英國人的阻撓,這使得想大發戰爭財的美國企業家們只能不斷加大和協約國的之間的貿易。

可以說,這四年來,美國和協約國,尤其是英國之間的利益繫結越來越深,從經濟利益角度來說,美國加入協約國並不出人意料。

羅根斯接著說道:“美國的地緣劣勢,讓他們只有協約國這一個合作目標,即便美國政府想繞開協約國和同盟國進行大規模的貿易活動也做不到,而到了今天,協約國基本上徹底斬斷了同盟國陣營的對外貿易。”

“美國人就像賭紅眼的賭徒,不斷在協約國身上加註,甚至掏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所以從經濟層面上,美國絕不可能放任協約國的失敗。”

“而最終推動美國參戰的,很有可能就是俄國沙皇政權的垮臺,這使得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的戰爭天平失衡。”

總結羅根斯的話,大致可以推斷出美國政府加入協約國的深層次原因。

在很大程度上美國政府也是被美國金融機構,企業等等組織構成的龐大利益集團所裹挾下不得不下場加入一戰,即便美國政府想要學習東非坐看風雲也不可能辦到。

而東非就沒有這方面的煩惱,東非當然也有自己的利益集團,尤其是東非強大的官僚群體,可問題就在於東非的官僚和歐洲聯絡不深。

哪怕是歐洲的德意志地區,也就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這兩個東非移民的核心移民來源地,雙方上層社會的利益關係也不夠密切,而與之相反的則是美國上層社會和英國上層社會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

說到底,東非的官僚大多數都是出身於底層,就是想巴結德意志的貴族老鄉,人家未必也會看上這群“政治暴發戶”。

而且東非的地理位置也由不得東非官僚往歐洲硬湊,從東非到歐洲的交通繞不開海路,這期間光是時間就要花上十幾天,一般不是重要的事,東非人很難找到和歐洲貴族打交道的機會,反觀歐洲小國林立,貴族多如牛毛,相互串門就方便的多。

這些原因都影響了東非和歐洲國家的交流,不過恩斯特對此是樂見其成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