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主流工業國家的飛行器發展方向依舊以飛艇為主,東非則率先向飛機轉向,這就是點了不同的科技樹,過些年就能體現出兩者的差距。
目前東非飛機主要客戶除了軍方以外,就是其他政府部門,目前氣象局或者農業部對飛機很感興趣,只不過加起來也只採購了兩架試水,大頭還要看軍方,所以現在航空業完全屬於國防工業部門掌控。
國防工業的第二大亮點就是汽車和裝甲車輛發展,東非汽車製造業已經發展到比較龐大的規模,在世界上處於第一位,並且斷崖式領先其他國家。
至於裝甲車輛研發進度也在加快,值得一提的是,東非目前裝甲部隊發展還是比較保守的,雖然產品已經比較成熟,但是有些燒錢,所以只在陸軍小規模裝備,這也使得東非騎兵仍然是機動部隊主流。
不過在陸軍步兵大規模裝備汽車的情況下,騎兵的劣勢也越發明顯,目前東非裝甲部隊只有三支,未來肯定要徹底取代騎兵部隊。
除了這些東非陸軍掌握的黑科技以外,東非在步槍,火炮等軍工業生產上也漸入佳境,主要是因為合金廣泛應用大幅度提高了東非軍工品質的上限,本來東非在陸軍基礎軍事工業領域和歐美差距就不大,隨著東非軍工科研領域突破,以及充沛的人才優勢,現在東非陸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超前的。
而限制東非陸軍發展的唯一不利因素那就是“和平”,沒有戰爭推動,東非軍事變革自然也不會太過激進,這也是東非騎兵部隊能夠保留的主要原因。
相較於陸軍,海軍方面發展就顯得沒有那麼從容不迫了,世界各國海軍都在飛速發展,船舶製造技術也日新月異,這使得東非雖然沒有參與海軍軍備競賽,但是海軍技術競賽從來沒有中斷過。
而且東非船舶製造業本來就發展比較晚,這也使得東非造船業要補的課很多,軍工造船業亦是如此。
東非軍工造船業發展相對獨立,但是真正抹平和列強差距也就是近幾年的時間,同樣是享受到了東非科技爆發的紅利。
海軍在潛艇和戰列艦兩個主要軍用艦艇製造方面,已經可以算是世界頂尖水平,只不過東非戰列艦研發現在受到日俄戰爭影響,暫時處在停滯階段,需要日俄兩國海軍提供更多的資料,從而推斷出未來海軍技術發展方向。
不過這個時間不會太長,根據海軍部門預估,日俄海軍決戰應該在今年五月到六月左右,也就是俄海軍進入東亞海域的大概時間。
戰列艦發展方向有日俄兩國海軍試水,潛艇建造方面就沒有明確的參考物件了,受益於先發優勢,目前東非國產潛艇在世界上就是最先進的,而世界上其他國家中,法國和德國對潛艇作用最為感興趣。
德國主要是海軍高層想另闢蹊徑,用來輔助戰列艦對抗英國海軍,而配合德國科技領域的強大實力所以容易做出成績,而法國則是因為在海軍競賽中感覺有些力不從心。
戰列艦的造價高昂,而法國的對手,英國和德國都比法國更具優勢,至於其他國家對潛艇研發就不太重視,或者力不從心了。
畢竟軍工研發有技術和資金門檻,基本上只有世界上的強國才能負擔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