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二百七十七章 林業資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七章 林業資源 (1 / 2)

“而整合當地錫礦資源,也包括建設冶煉廠,馬口鐵生產廠,電廠等配套設施。”

為了節約成本,東非將會著重對克拉地峽的錫礦資源進行整合最佳化,最後為東非本土工業提供精料和半成品,減少中間環節和運輸成本。

芬格爾接著說道:“在對當地的經濟作物培育方面,我們將重點發展當地的橡膠種植業,從而替換掉我國本土的一部分橡膠種植面積。”

“其他方面,則以其他熱帶林業資源開發為主,如瓜果,木材等等適合熱帶雨林區域的經濟作物。”

可以看出來,東非對克拉地峽的發展規劃帶有典型的殖民地特徵,不管是礦產資源開發,還是種植園經濟建設。其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將當地變成東非的原材料供應地。

至於殖民地市場,這也是東非最匱乏的東西之一了,東非的殖民地市場規模都不大,畢竟東非眾多殖民地的特點就是人口少,而人口少需求量自然也不高。

而克拉地峽領地東非還要清空一大半的不可“融合”者,等到東非完成對當地的切割“手術”,市場規模就更小了,不過有得就有失,東非政府也不缺克拉地峽那麼點市場,而等到移民到達後,要不了多少年,當地就能復甦過來。

芬格爾說道:“除此外,我們計劃在當地建設一條輸油管道,兩座石油煉化廠,除了經濟方面考慮以外,還有能源和國防戰略因素考慮。”

克拉地峽可以說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地方,其西面靠近北部灣領地,而東部則距離東加里曼丹不遠,這兩地都是東非重要的石油產區。

所以在當地建設石油煉化廠,更大的意義在於防止馬六甲海峽被切斷後,兩地石油資源照樣可以順利流通。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波斯灣的石油尚未開發,所以東非建設的石油廠將會集中在宋卡。

除了方便東非將東加里曼丹的石油運回國以外,也方便戰爭形勢下保證太平洋艦隊的油料供給。

當然,這個前提是東加里曼丹的石油產區被別國佔領後,東非失去太平洋地區的石油產地,而不得不從印度洋方向對太平洋艦隊進行物資供給。

不過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克拉地峽領地對石油產業的佈局,其實還有東非未來對石油能源的考慮,尤其是波斯灣地區石油對遠東區域的出口工作。

這裡的遠東地區不僅僅侷限於遠東帝國,畢竟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是缺乏石油資源的。

而手握北部灣領地等眾多石油產區殖民地的東非,事實上在石油資源不再短缺,那對外出口石油必然成為東非重要的經濟發展方式之一。

而事實上目前東非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國和原油進口國,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東非從俄國,委內瑞拉等地進口石油,然後加工成汽油或者柴油,煤油等成品油,再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區。如今歐洲兩大陣營就是東非成品油的大買家。

說完了石油產業以後,芬格爾繼續說道:“我們將大力開發克拉地峽領地的林業資源,從而減少我國東部地區的木材生產規模,積極利用克拉地峽領地的氣候,將當地打造成重要的林場,來滿足我國氣候和生態相對脆弱地區的木材缺口。”

除了錫礦以外,目前克拉地峽領地最寶貴的也就是當地豐富的森林資源了,而東非的木材缺口還是比較大的。

雖然東非有世界第二大的熱帶雨林——剛果雨林。並且東非的森林覆蓋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按道理來說東非是不缺乏木材的。

但是東非的森林資源分配並不均勻,集中在東非國土的中西部地區,而東部,除了原莫三比克和坦尚尼亞地區以外,大部分還是相對乾旱的。

所以為了重點保護當地的草原,或者森林資源,從南洋地區進口木材就比較划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