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奧匈帝國確實不是現在義大利王國能碰瓷的,而且義大利人也未必有勇氣向奧匈帝國發起戰爭,上一次義大利王國統一失敗的慘痛教訓還深深烙印在義大利人的腦海裡。
在貝尼託召開全國黨員大會的第二天,黑衫黨最高司令部成立,貝尼託前往佛羅倫薩開始指揮統一行動。
行動名是:“進軍羅馬”。
作為一個在全亞平寧半島有著深刻影響力的新興政黨,黑衫黨這些年的活動並不侷限於義大利王國境內,畢竟在貝尼託內心中,整個亞平寧半島都是一個國家。
所以,在他發出號召後,整個亞平寧半島的黑衫黨組織,積極發出響應,開啟了“和平武裝奪權”。
之所以稱為“和平武裝奪權”,是因為貝尼託的這次統一活動,並不意味出現大規模的流血事件,更不希望發生戰爭。
因為一旦導致戰爭發生,那所謂的“統一”,會對貝尼託的個人威望造成一定的打擊,這可能讓他的敵人們將他渲染成為“屠殺同胞的劊子手”。
當然,在不出動軍隊的情況下,貝尼託想和平實現義大利的統一,自然不會天真的靠“示威遊行”那一套綿軟無力的辦法。
曾經混跡義大利工黨的貝尼託,打算利用民眾的力量,從而癱瘓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的政府和軍隊,然後由黑衫黨帶領群眾,接管兩個國家的一些資產,再堂而皇之的“公投”併入義大利王國。
於是……
1924年6月開始,教宗國和那不勒斯地區,開始出現各種動亂,社會秩序陡然瓦解,向著崩潰的深淵跌落。
兩地的黑衫黨成員在街頭上開始大肆宣傳政府的腐敗,勸慰市民不要害怕,同時拉攏貴族和大資本家,並且宣告保護工農的正當權利。
在黑衫黨的帶領下,早已經積累了大量不滿的民眾,衝擊當地的郵電局、政府部門、警察總部、火車站、兵營及其他重要設施。
同時,黑衫黨控制的媒體對於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的軍隊和警察公開喊話,要求國家軍隊和警察要嚴守中立,不予干涉,他們尊重軍人和警察,只反對怯懦無能的政客。
在這種極其帶有針對性,同時又滿足民眾精神需求,保證大部分人利益的輿論攻勢下。
黑衫黨成功的接管了兩地大部分政府機關,軍隊和警察群體選擇了觀望,而教皇和那不勒斯王室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黑衫黨胡作非為。
這其實也是十分正常的情況,因為相較於義大利王國,地處南方的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這些年的發展可謂十分不易,絕大部分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於政府的不滿早就已經達到了爆發的邊緣。
這是十分正常的情況,畢竟亞平寧半島南部向來不是歐洲的富裕地區,生活水平和經濟狀況甚至和東歐處在一檔。
所以,在黑衫黨的鼓動和帶領下,他們毫不客氣的選擇了對政府進行報復。
在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社會秩序徹底崩壞的同時,身處佛羅倫薩的貝尼託,也開始了他的表演。
6月12日。
由貝尼託親自帶隊,十幾萬黑衫黨正式開啟了“進軍羅馬”的行動。
與此同時,在貝尼託的安排下,義大利王國軍隊緊跟在他們身後。
很顯然,一旦真遇到了兩國的軍事抵抗,貝尼託會毫不客氣的下令軍隊擊潰一些試圖抵抗他的“敵人”。
而貝尼託的這種憂慮並沒有發生,在他前往羅馬的過程中,不僅沒有遇到任何抵抗,還受到了民眾的“夾道歡迎”,此時教宗國境內黑衫黨組織已經徹底把握大局。
而教宗國的地方勢力,對於貝尼託也完全沒有抵抗的想法,只有教皇在梵蒂岡無能的暴怒,咒罵背叛他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