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工業國,有一個算一個,日後都會享受到如今法國的待遇,也就是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問題,而人口出生率降低,也就勢必要對外引入人口,同時面臨非法入境問題。
這二者可以說在前世形成了有機結合,發達國家有勞動力需求,而落後地區的民眾也想往發達國家擠進去。
恩斯特不認為日後東非能夠擺脫這一普遍狀況,所以,還不如提前佈局,將東非周邊的阿拉伯教國家或者地區隔離。
而隔離的最好方式,就是扶持文化和生活習慣相近的傀儡國,這樣就算未來東非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民眾潤到東非,未來的東非政府再對他們進行同化的成本也就最低。
畢竟前世的經驗證明了,文化或者思維差異過大的兩種群體,很難尿到一個壺裡,遠東更是有一句古話“非我族裔,其心必異。”
當初東非進行民族融合時,就尤其忌諱所謂的“社群”形成,這一情況在美國比較常見,比如唐人街,德裔社群,黑人社群等等。
總而言之,東非在處理移民問題上的政策和歐美是有顯著區別的,但是效果也十分顯著,而今一個人口接近兩億,且具有普遍共同認知的萊茵民族已經在非洲大陸上形成,東非的社會凝聚力也要超過拉美那些移民國家。
可憐的蘇丹民眾還不知道,他們的命運已經被恩斯特這個“惡魔”判決。
絕大部分蘇丹民眾,他們要考慮的是能不能明天吃得上下頓飯,所以即便白尼羅河上飄流著上游排放的汙水和油漬,賽德力一家也只能捏著鼻子,把這些河水引入到田裡,澆灌自家的麥田。
雖然白尼羅河的水受到了一定的汙染,但是用來澆灌農田,對於農作物的生長影響其實並不是很大,畢竟一座小規模城市的排放的汙水,對於白尼羅河的影響微乎其微。
前世,埃及開羅人口高達兩千多萬,同時聚集著埃及大部分工業,還處在尼羅河的下游,可想而知,開羅境內尼羅河的情況如何,所以傑濟拉市所產生的“少許”汙染,對於白尼羅河也僅僅是杯水車薪。
這並不是無的放矢,實際上東非再怎麼折騰都不可能對白尼羅河生態造成毀滅性打擊,除非上游的東非境內的白尼羅河流域人口過億,並且毫無節制的用水,這樣才有可能導致一滴水也流入不到蘇丹境內。
這並非毫無根據的說法,尼羅河的水量也就不到黃河的兩倍還少,而作為支流的白尼羅河水量就更少了,但是東非的尼羅河行省,總人口才不到兩百萬,面積卻高達五十多萬平方公里,地廣人稀程度簡直令人髮指。
所以,除非東非能讓白尼羅河改道,否則不會對下游造成太大影響,更何況埃及還有青尼羅河等河流補充尼羅河水量。
當然,你讓恩斯特來喝蘇丹境內白尼羅河的水,他肯定不會喝。
實際上,東非尼羅河行省的降水量還是十分可觀的,甚至在南部年均降水量超過了一千毫米。
但是,蒸發量也很大,畢竟尼羅河盆地的海拔低,氣溫高,植被茂密,且多沼澤,所以大部分降水在東非境內就被消耗掉了,如果不是這樣,那尼羅河的水量相對於世界其他大河,絕對不會少的如此可憐。
不過,即便如此,東非在上游的活動,尤其是傑濟拉市的建立,對於蘇丹境內白尼羅河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蘇丹境內的白尼羅河也就三百公里左右長度,且水量不高。
所以,距離喀土穆剛好三百公里左右的傑濟拉市,對於下游這三百公里白尼羅河的產生的影響,足以讓蘇丹難受了。
對於這一點,喀土穆感受倒是不深,因為喀土穆是青、白尼羅河交匯點,只要青尼羅河不受到太大影響,喀土穆基本就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也只有賽德力家這種靠著白尼羅河維生的蘇丹人,對於東非的行為才會產生抱怨,但也僅限於抱怨。
……
事實上,對於埃及這個北非國家來說,能有尼羅河流經,已經算得上上天的恩賜了,光是尼羅河就足夠讓隔壁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同樣缺水的北非國家羨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