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五十七章 薩丁迪達平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七章 薩丁迪達平原 (1 / 3)

在東非的五五規劃中,農業側重方向在於對水資源的利用和土地治理,因為這兩項是涵蓋全國範圍的大型農業工程,每個地方基本上都有相關需求。

因此必須注意到的是,在大湖區這種水源十分充沛的區域,節水農業的側重方向也有所不同,同時大湖區的水稻種植區域內,水資源管理和土地治理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而大湖區更加重視排水工作,具體表現就在於農業灌溉工具更加複雜化,細節化,從而實現水資源的量入為出,提高利用效率,同時建設發達的溝渠網路,引導水流向他該去的地方。

而關於大湖區水流的方向,除了順著尼羅河向下遊而去以外,東非政府在北大湖省還有一個重點工程專案,當然,這個水利工程專案實際上涉及到兩個省,也就是北大湖省和圖爾卡納省,不過整體上來說圖爾卡納省是受益者。

恩斯特就對此詢問道:“如今,關於你們省的調水工程,也就是從大湖區向薩丁迪達平原的西線引水工程建設如何?”

薩丁迪達平原就是東非高原和衣索比亞高原之間的平原地帶,圖爾卡納湖就坐落於這個平原上,而它的東面則是貝納迪爾平原。

當然,這些平原一般不太出名,人們在對這些區域的劃分上,更喜歡以沙漠地貌的判斷,就比如貝納迪爾平原,東非人一般就喜歡叫做索馬利亞沙漠地區,或者東北沙漠地區。

而薩丁迪達平原的氣候情況和索馬利亞基本上差不多,所以為了加強對當地的開發利用,東非有三項重要調水工程。

當然,也可以看做兩個,其中關於從東非高原引水進入薩丁迪達平原的工程,分為東線和西線,所以可以看做兩個獨立的引水工程。

最後一個則是從衣索比亞高原引水進入薩丁迪達平原,這也可以稱為薩丁迪達平原引水北線工程。

而這三線引水工程的目的就在於解決薩丁迪達平原的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問題,受益者都是圖爾卡納省。

不管東非高原還是衣索比亞高原,它們在前世都有一個稱呼,那就是“非洲水塔”。

東非高原就不需要多說了,擁有整個非洲最豐富的淡水儲量,孕育出著名的東非高原湖泊群。

而衣索比亞高原,降水同樣豐富,是尼羅河,朱巴河,謝貝利河等東非重要河流以及東非第四大湖圖爾卡納湖的水源地,在阿比西尼亞帝國境內的衣索比亞高原上還有塔納湖這一個大型湖泊。

所以,利用好東非高原和衣索比亞高原的水資源,能進一步拓展東非的宜居地帶,緩解區域水資源緊張問題。

而涉及到北大湖省的西線工程,就是引一部分尼羅河水,進入圖爾卡納湖西南方向的荒漠地帶。

而目前,東非政府對於薩丁迪達平原調水工程的主要開發專案,除了滿足圖爾卡納省的工業和生活用水以外,更多的是為了擴大本國的棉花種植區域,將這裡打造成東非重要的棉花生產基地。

所以,在涉及到這個工程的建設進度問題上,曼弗雷德說道:“陛下,關於薩丁迪達平原引水西線工程,我們省的進度基本上完成,不過,圖爾卡納省方面進度相對比較緩慢,預計等到兩年後,才能全線貫通。”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事實上在於圖爾卡納省境的建設能力相對於北大湖省差很多,雖然北大湖省是農業省份,但是他的工業規模還是比較可觀的,畢竟人口體量擺在這裡,而有人口,就有相對應的市場需求。

更何況,農業省份本身就在水利建設方面有更多的經驗,所以北大湖省能夠提前完成省內工作進度,也就在情理之中。

對於曼弗雷德高官的解釋,恩斯特還是比較滿意的,他說道:“在北方地區,受限於人口,經濟和工業能力等原因,工程專案的開發相對其他地區比較困難,所以你們省作為靠近北方的重要省份,就更應該發揮帶頭作用,配合國家大方針和政策,不能抱有狹隘心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