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輪迴,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歷史的螺旋上升性。
所以在恩斯特執政時代,東非的經濟領域也是按照這個規律變動,從上個世紀的土地完全國有化,到現在土地承包制度的大規模出現,反映了恩斯特的執政理念。
在土地承包大規模出現後,東非政府手中依舊掌握著大量耕地資源,並且在個別地區,尤其是穀物種植和部分戰略性農業物資生產領域,國有化農場,種植園依舊廣泛存在。
這讓東非政府在農業發展領域,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位,維持著國家農業發展的平衡區域。
平原省。
作為東非比較年輕的省份,平原省的農業就以國營農場為主。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如今平原省已經成為東非新的農業生產基地,尤其是水稻種植面積,佔據絕對優勢。
平原省是當初東非農業機械化最先試點的區域,加上其加入東非的時間比較晚,所以其農業處處體現著各種政府組織規劃的影子。
“圍繞林波波河等河流,平原省成為了我國新的農業生產基地,尤其是在商品穀物方面,對全國糧食市場有著重要影響地位。”
“1920年,我們省的國營農場數量高達九十三個,是全國農業國有化程度最高的地區,同樣是帝國境內的大型現代化農業示範區。”
“平原省的機械化程度,位居帝國所有省份的首位,是第一個完成農業機械化的地區。”
“在五五規劃期間,我們省將進一步響應中央政府的政策號召,推進對林波波河等境內河流的綜合治理,對全省土地進行科學規劃,維護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平原省高官賽特魯在記者面前侃侃而談,隨著東非政府關於五五期間的農業發展政策落實開始。
作為東非農業國有經濟佔據主導地位的主要省份,平原省自然而然成為了這次關注的重點。
“賽特魯高官,如今世界是工業化的時代,而平原省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省,不知道過於重視農業方向的發展,是否會對平原省未來發展產生影響?”國家農業報的記者向賽特魯問道。
對於這個問題,賽特魯說道:“記者先生,你也說到了,我們平原省是國家定位的農業生產區域,這也就註定了我們省和其他省份發展定位的不同。”
“所以,平原省的任務,首先就是要保障國家佈置的農業生產任務,從而穩定國內糧食價格,為國民吃飽飯做出積極貢獻,我想沒有比讓人吃飽飯更重要的事。”
“而且,我們平原省特有的省內情況,這也讓我們省努力向著大湖區農業基地的方向發展。”
“平原省的優勢就是農業,我們有全國獨一份的黑土地平原,而黑土地是全世界都比較稀缺的農業發展資源。”
“比如烏克蘭等東歐地區,美國中部,遠東帝國的東北,阿根廷,這四個國家擁有豐富的黑土資源,這也讓他們農業在全世界範圍比較出名。”
“而平原省的黑土面積雖然無法和上述地區相提並論,但是也是帝國境內最大的黑土分佈區。”
“除此外,我們省還有兩個優勢,一個是靠海,這讓我們省的糧食外調十分便利,其次是平原,這讓平原省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地區。”
“同時,應該值得關注的一個地方,就在於平原省發展歷史短,所以我們省的人口也比較少,而這也正是平原省能成為帝國商品穀物生產基地的重要原因。”
東非平原省成立也就是南非戰爭之後,到如今也不過才三十年時間,而且因為機械化的推廣,這使得平原省的農業人口並不多。
所以,平原省雖然是一個農業省,但是因為地廣人稀的特徵,反而使得這裡的農業發展是有利可圖的。
因此,賽特魯說道:“綜上所述,雖然工業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個國家突破的主要方向。”
“就比如我們東非,如果沒有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到如今短短三十年裡,迅速完成工業化,那東非的發展上限也不過就是如今巴西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