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二十章 平原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章 平原省 (1 / 3)

不過,東非顯然是回不到奴隸制時代了,而這也導致現在東非很多重要的工程都慢了下來。

亞爾斯德接著說道:“透過區域性調水,使得水資源分配更加均勻,擴張帝國農業和生態的邊界,這應該算作開源。”

“而在終端用水區域,透過技術手段,控制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這是節流。”

“我們以南方的三省作為實驗區,對區域性調水工程進行實驗探索,屆時從阿平頓市到金伯利和布隆方丹市,再到奧托市和哈博羅內市,和德拉肯斯山脈東部的新漢堡港市,馬普托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南方城市群,成為帝國經濟新的一極。”

在討論完節水農業後,東非政府在農業領域的主要討論就是土地綜合整治。

而這個議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就是耕作區域的土壤改良工作,其次是牧區的水土保持,最後是生態邊界的保護。

國土資源部的伯克利部長說道:“帝國的耕地面積超過二十億畝,但是如此龐大的耕地面積,也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深刻影響。”

“就耕地區域內的問題來說,不合理的開發和使用,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糧食產量下滑,土地板結,鹽鹼化等問題越發凸顯。甚至在部分地區引發了相關的自然災害,例如沙塵暴,揚塵等等。”

“所以針對於此,國土資源部認為,應該對部分不合理的耕作區域進行裁撤,退耕還草,還林,甚至是還湖和溼地。”

除了從生態角度考慮以外,國土資源部同樣結合了當前東非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國際糧食價格持續處於低位的情況下,東非確實沒有必要進一步拓展耕地面積,反而應該減少。

伯克利接著說道:“而對於全國的耕地,同時應該制定科學的管理辦法和種植模式,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這次我們關注的重點在於土壤的改良,東非耕地面積雖然龐大,但是土地質量,也就是肥力在世界範圍來看並不算高。”

“過去我們雖然也進行過土壤改良工作,但是因為認知不到位,經驗缺乏,理論發展緩慢等原因,沒有獲得太好的效果。”

“所以,藉助五五規劃這個新的經濟發展期,推動農業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就要更加註重科學和實驗……”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十分贊同,他說道:“過去帝國經濟發展相對粗獷,為了增速和數量,忽視了大量實際問題。”

“而到了五五階段,我國的經濟性質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再粗獷野蠻式的發展,不僅對國民經濟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會為未來埋下巨大隱患。”

“所以,從五五規劃開始,我國經濟發展應該轉向精細化,政府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也要更加全面,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為了經濟發展而忽視其他問題。”

……

1921年初。

隨著東非政府的經濟發展會議結束後,東非第五次五年規劃正式在鄉村地區拉開。

而這一次,農業領域的改革主要從東非的國有農場,種植園等生產單位展開。

自從市場開放之後,東非農村地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量土地被私人承包,尤其是經濟作物方面。

經濟作物不好管理,且無法全面機械化,所以很多經濟作物種植區,被東非政府租給私人,企業或者農村合作社。

而這樣做的結果,則是東非對農村地區的掌控力度大幅度削弱,或者說行政從農業生產領域大幅度撤退。

除了糧食作物,以及部分經濟作物以外,東非農業領域的半私有化十分嚴重,之所以是半私有化,這是因為土地的所有權依舊在東非政府手中。

在恩斯特的理念裡,土地這種東西肯定不能完全私有化,也不能完全國有化,走向任何一個極端方向,都不符合中庸之道。

當然,從歷史經驗的角度來看,土地就是不斷在這兩個方向內來回擺動,而恩斯特的歷史經驗自然是從遠東帝國五千年的歷史經驗中得出來的。

比如奴隸制時代,遠東帝國盛行井田制,南北朝和唐朝早期的府兵制,明朝初期的衛所制度,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