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一百五十章 拖拉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章 拖拉機 (1 / 2)

19世紀是一個悲劇的世紀,尤其是對於殖民地地區和國家的土著而言,美國和東非都是典型的由殖民地轉變而來的國家,在東非對南部非洲土著進行迫害的時候,美國人也在做著同樣的事。

同樣是1890年,美國爆發了翁迪德尼之戰,或者稱為“傷膝河大屠殺”,1890年12月29日,翁迪德尼之戰,是美國曆史上的標誌性事件,是美國針對印第安人發生的最後一次武力衝突,為持續三百多年的印第安戰爭以一種悲劇的方式畫上了句號。

果然,有了同行襯托,恩斯特對待黑人的方式都顯得無比“仁慈”,畢竟就放同屠殺相比,總歸更“人道主義”。

不過這也意味著美國的印第安人從此難成氣候,美國徹底消滅了本土土著的抵抗力量,而東非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

馬普托港。

和往日一樣,一艘東非國旗的商船在馬普托港靠岸,這本來不應該引起什麼關注,但是今天馬普托港上顯然出現了不一樣的東西。

東非國防軍封鎖了港口,隨後從船上搬運下來不少大傢伙,或者說是開下不少大傢伙。

“突突突……”濃濃黑煙伴隨著巨大的噪音,在碼頭上排成一排,足足有八臺之多,如果是見多識廣的人肯定能認出這是“拖拉機”。

只不過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內燃機動力拖拉機,而不是傳統的蒸汽式拖拉機,作為東非的“尖端科技”,所以軍隊保駕護航也就說的通了。

“科爾斯團長,接下來的幾天就麻煩你們了,這批拖拉機最終運輸地點是紹奎鎮,用於林波波河平原的農場開發,都是價值不菲的東西,所以不能直接開到紹奎鎮,必須用車輛送到紹奎鎮。”帶隊的駕駛員對著科爾斯團長說道。

看著這些“龐然大物”,科爾斯團長還是比較驚奇的,他以前只在報紙上見過拖拉機,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實物。

“凱索爾先生,你們放心,我們這次用部隊拉重炮的車輛把這幾臺大傢伙運走,不會耽誤你們的行程。”

跟隨凱索爾的人不少,光是修理工就有三人,還有兩名工程師,一位機械專家,還有八名駕駛員,他們這次都是前往紹奎鎮國營農場的人,凱索爾本身則是達累斯薩拉姆市一家國營農場管理的人員。

在這個時代,駕駛員絕對是稀缺人才,現在連汽車駕駛員數量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像拖拉機這種“特種車輛”的駕駛員更是非常稀缺。

隨後,在軍方和凱索爾團隊的配合下,拖拉機被移動到大型車輛上,足足有八匹馬才能拉動一臺。

內燃機拖拉機重量比蒸汽式拖拉機要輕的多,在1890年,也就是今年,本傑明製造的輪式蒸汽機拖拉機,全金屬車輪,7.3米長,60匹馬力,整車重22噸,其中光提供蒸汽的水就重兩噸多。

所以蒸汽式拖拉機基本上和火車頭沒有區別,即便再減輕重量也是“小火車”頭的重量,這樣的拖拉機去犁地,自然不好用。

而且東非內燃機動力拖拉機採用實心橡膠包鐵輪胎,來達到進一步減重效果,至於空心胎,顯然對於拖拉機的重量,目前技術還不過關,當然,這樣比全鐵車輪要輕很多。

當然,拖拉機還有履帶式,很遺憾目前技術上也達不到要求,目前世界上有100多項與履帶式拖拉機相關的發明專利,但造出的樣機都在試驗中失敗了。

就比如之前提到的美國拖拉機研發人本傑明,原歷史他在1903年,前往工業革命的先驅國家英國調研履帶式拖拉機的研製情況,但讓他很失望,他沒有看到一個成功的例子,於是,他草草結束英國之行,返回美國自己的工廠繼續研製履帶式拖拉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