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金伯利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東非,金剛石在東非幾乎每個省份都有分佈,從最北端的尼羅河盆地到最南邊的南非高原,從西部到東部,東非全域都有可觀的金剛石儲量,而東非開發的只有東部金剛石礦區,中部等地區金剛石開發一般都是作為其他礦產開發的副產物被開採。
不限制不行,畢竟金剛石在工業和珠寶領域的價值都比較高,價格低了對於東非並不是很有利。
即便如此,東非的開發依舊拉低了世界金剛石價格,這估計也是英國放棄金伯利利益的主要原因,當然,更深層次則是東非將奧蘭治人口拉低,以至於金伯利不能繼續維持正常生產,而僱傭東非工人價格不便宜,還要遵循東非法律,這對英國人才是最不能接受的。
實際上東非雖然有勞動法,但是執行並不嚴格,但是如果是國外僱傭那自然另當別論。
“王儲殿下,眼下看來,我們還是應該從海外移民上多想想辦法,海外移民同國內民眾遷徙來說成本更低,而且不會干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馮德萊恩提議道。
“可是為了國民均衡性,我們現在從哪裡引入德意志人呢?現在歐洲德意志地區可不同十幾年前,自從德國統一,奧匈帝國也進去經濟飛速發展以後,幾乎人口不再外流。”恩斯特說道。
“王儲殿下,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我們東非的主體民族已經構築完成,也可以學習美國等移民國家,適當放開移民限制,這並不會改變我們東非的文化和人口結構。”馮德萊恩說道。
馮德萊恩的話點醒了恩斯特,現在確實不同以往,以前東非要塑造文化認同,但是現在東非的主流文化配置已經相當完善,這個時候再引入非德意志人也就不成問題。
馮德萊恩接著說道:“尤其是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經濟雖然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國內經濟發展並不均衡,除了威尼斯,奧地利和波西米亞(捷克斯洛伐克地區)以外,其他地區經濟狀況實際上並不算太好,而且生育率也比較高,像匈牙利就是我們吸納人口的優質物件,畢竟在哈布斯堡統治下,匈牙利等奧匈帝國民族在生活習慣上已經和德意志人沒有區別。”
恩斯特點點頭道:“說的很好,我確實忽視了這個問題,既然如此就讓移民署制定計劃,還有各個部門配合,我們從奧匈帝國引入人口,那就要有充分的崗位供應,這樣可以頂替很大一部分本土居民,然後讓他們前往西部和南部。”
從國外引入移民,自然不能直接補充到安哥拉等地,畢竟在那裡東非人都是少數,要是直接把海外移民補充到這些地區,恐怕有被鳩佔鵲巢的風險。
到時候成了奧匈帝國的翻版就真成為樂子了,所以對後併入地區的人口遷移還是“本土公民優先”,至於他們留下的空缺,正好由海外移民補充。
而且如果補充移民以奧匈帝國落後地區居民為主的話,他們也能更快融入東非環境,畢竟在奧匈帝國統治下,早已經習慣了德意志人的生活方式。
東非這算是逮著奧匈帝國的羊毛薅,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像德國,東非就不會考慮,因為德國各地發展比較均衡,經濟水平相差不多,這樣想從德國忽悠到人口,難度就變得更高,當然,情況放在十幾年前則恰好相反。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