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免費閱讀> 第三百五十九章 麥哲倫海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五十九章 麥哲倫海峽 (2 / 3)

不管雷尼還是里加爾多都提到了麥哲倫海峽,而這也是這次兩國合作的重點,所謂羅安達市和蓬塔阿雷納斯市結為“友好城市”的原因,也在於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市是位於麥哲倫海峽上的唯一城市。

雷尼說道:“這些年來,我們和智利的貿易量逐年攀升,兩國的文化,人才和貿易交流,越發頻繁,但是智利主體處在太平洋沿岸,東非卻位於大西洋沿岸,這就對兩國的交流產生了不利影響。”

“而麥哲倫海峽,是我們兩個國家,唯一直接聯通的交通要道,甚至誇張一點的說,麥哲倫海峽是兩國貿易的生命線,所以開發建設和維護麥哲倫海峽航道,對我們兩個國家有重大意義。”

智利位於南美洲西側,是太平洋國家,和東非之間除了隔著一個大西洋以外,還隔著阿根廷,所以理論上來說東非和智利的交流是繞不開的阿根廷的。

但是,現實卻是東非和智利的交流,並不需要經過阿根廷中轉,而這一切都源於被智利完全控制的麥哲倫海峽航線。

麥哲倫航線處在智利和阿根廷兩國南部國土中間,但是麥哲倫海峽以及海峽沿岸的土地,卻完全掌握在智利手中。

而麥哲倫海峽是連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線,這也就意味著智利掌握著通往大西洋的海上通道,所以智利雖然是一個太平洋國家,但是和大西洋諸國的交流並不受制於阿根廷。

阿根廷和智利關係向來不好,尤其是關於火地島的領土問題,兩國之間一直矛盾頻發,而麥哲倫海峽南岸就是火地島。

上個世紀,阿根廷和智利為了火地島的主權問題大打出手,最後智利更勝一籌,所以智利佔領著火地島的三分之二土地,而正是這三分之二的土地,使得智利可以毫無阻礙的通行麥哲倫海峽的東部出海口。

而在一戰前,麥哲倫海峽也是整個美洲東西海岸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不管北美還是南美的船隻,想要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亦或者從太平洋到大西洋,都需要繞道麥哲倫海峽。

不過這個時間一直截止到1914年,在巴拿馬運河通航以後,麥哲倫海峽這個過去美洲兩岸唯一的海上通道也迅速衰落。

這無疑對智利經濟造成了一定打擊,尤其是對位於麥哲倫海峽的唯一城市——蓬塔阿雷納斯,造成了嚴重影響。

蓬塔阿雷納斯處在麥哲倫海峽的中間位置,建設於1843年,起初主要為過往船隻加煤,後來因為智利政府不斷向當地流放罪犯,漸漸發展為規模稍大的定居點。

而蓬塔阿雷納斯真正發展起來,主要得益於金礦和羊毛,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蓬塔阿雷納斯已經成為重要的羊毛加工中心。

而蓬塔阿雷納斯的好日子,結束於1914年,隨著美國人所主導的巴拿馬運河正式完工,這使得麥哲倫海峽的地位大大下降。

這種影響甚至超過了蘇伊士運河對好望角的影響,因為麥哲倫海峽所處的南美洲,本身就屬於世界的偏僻地帶,而位於南美洲南端的麥哲倫海峽更是如此。

雖然麥哲倫海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美洲大陸兩岸的唯一海上通道,但是其通行船隻數量並不多。

就算其鼎盛時期,對比同時期的好望角也相差甚遠,要知道其最發達時期,蘇伊士運河已經開通,好望角的地位一落千丈。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樣的,一個是鐵路的崛起,使得美洲兩岸的主要交通格局徹底改變,最典型的就是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紛紛興建連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鐵路。

所以,即便沒有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的地位也並非不可取代。

而南美地區經濟相對於北美,幾乎就是落後地區,兩岸貿易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除了經濟問題以外,麥哲倫海峽的自然條件也比較堪憂,麥哲倫海峽緯度太高,氣候寒冷,地處西風帶,風高浪急多浮冰,而且整條海峽長達五百公里,沿岸地形複雜,人煙稀少這在全世界的主要海上交通要道里都是比較少見的。

就拿好望角來說,雖然好望角也因為風暴多的原因比較危險,但是和麥哲倫海峽對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好望角的緯度在南緯三十四度左右,而麥哲倫海峽處在南緯五十多度,所以麥哲倫海峽的氣候更加惡劣,而且好望角海域相對開闊,而麥哲倫海峽不僅相對狹窄,其航道長度更是一個槽點,五百公里的距離,加上覆雜地形,使得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水手想要安全透過這裡也需要一定的勇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