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
不久後,央視的上層的一間大辦公室內,傳來了一道獨屬於中年男人的爽朗笑聲。
“看來,我們還真低估了這位小朋友!”
不久前……
“您看我給的這個理由,合適嗎?”張遠娓娓道來。
對方說,需要一個理由。
一個在央視播出一部兩次播放成績都很差的電視劇的理由。
若是一般製片人的話,肯定會回答。
“我們這部戲的演員陣容強大。”
“我們這部戲的劇本考究,參照了大量古籍。”
“我們這部戲的拍攝製作精良,每一件道具都是單獨仿古制作的。”
諸如此類,展示作品優勢的說法。
但這些都只是外部優勢。
就像一位女演員,你說她長得漂亮,身材好,個子高。
但主演的戲已經票房連撲三四部了,一般的劇組會要嗎?
現在這部戲,也是如此情況。
外部優勢就不用說了,沒用。
央視播的大型歷史劇,哪一部不精良,演員不好了。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作品的核心內容上。
央視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與其他任何地方臺都不同。
那就是,他除了廣播電視外,還國家的喉舌。
這點非常重要。
在他們這兒播出的片子,首先不是好不好看,而是不能犯錯誤。
同樣的,在不犯錯誤的情況下,央視播出的作品,許多不光是為了給百姓看的。
就像普通人瞧每年大會報告內容都差不多,但內行一瞧就能知道未來幾年的工作形式。
若舉例項的話,就比如比較近的,05年年初播出的《大宋提刑官》。
片子絕對好,劇王級的收視率。
其中何冰老師塑造的宋慈一角讓人印象深刻。
但若說演的最好的,不得不說,還得是郭達老師飾演的大反派刁光鬥。
喜劇演員演正劇,很多時候都是降維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