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申公巫臣夏姬> 柒拾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柒拾貳 (1 / 2)

孫立乃是三品御史大夫,專職官員監察一事,女兒又入宮為妃,頗得君王器重,眾人聽裴釗點了他的名,心中皆是一驚。

孫立便登時出列恭聲道:“啟稟陛下,臣半月前奉命去查趙孫一事,發現此事牽連甚廣,甚至遠在天京外的冀州、荊州、幽州等共七州的知府皆與此案有干係,臣不敢怠慢,便與刑部的何大人一起......”

莫應欽本在聽到那七州知府時就心覺不妙,待聽到新晉的刑部尚書何無忌之名時,心中更是涼了大半截。

何無忌乃是三年前的探花郎,此人文采斐然才華過人,本可位列狀元,只因字句之間頗為放肆桀驁,惹得先帝和蘇仕不喜,為了服眾才勉強點他做了個探花郎。在此之後僅在天京下屬的一個小小郡縣裡做了個小小的七品縣令,誰成想不過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就將那個窮鄉僻壤治理得倉廩豐實,那時恰逢新帝登基,他便再次出現在朝堂上。

倘若何無忌此人只是性子古怪便也罷了,最可恨的是他軟硬不吃,非但無視自己與蘇仕的多次示好,更是在年前寫了一封長長的“告天子諫”,明明白白地說當下朝中老臣多且庸,這樣的放肆之言竟然頗得陛下嘉獎,當即便將他晉為刑部尚書。莫應欽心中升騰起一絲絕望,自己這樁事情交給這樣的人去查,只怕不翻個底朝天,他是不會罷休的。

果不其然,何無忌人如其名,絲毫沒有忌憚,在得裴釗准許後馬上站出來,同孫立兩個人一唱一和,將事情說了個完完整整:“莫大人不愧是是壬戌年榜眼,做事滴水不漏,下官查探許久,雖然曉得莫大人定然牽連到了結黨瀆職等事,卻拿不出半份證據。不過那些事情暫且不提,下官今日便向陛下彈劾另一件事,莫應欽私下與人勾結,倒賣官員職位,所涉官員多達百位,自天京到大曌十八州七十二郡縣均有涉及,貪腐銀錢大貳拾柒萬八千五百一十四兩。”

此言一出,朝堂內的氣氛頓時冷到了極點,許多官員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戰戰兢兢地看著坐在御座上的裴釗,半點兒動靜都不敢發出。

誰不知道,當今陛下最恨的就是貪腐謀私之事?早在陛下登基伊始,便親修了大曌律例,凡涉及貪腐的官員一律重罰,按照其貪腐的銀兩施以不同的懲戒,最輕的,便如太后娘娘的三哥,蘇相的兒子蘇琛,發配至幽州苦寒之地;最重的......

眾人皆是面如土色,不約而同想起了新帝第一次臨朝時,那句輕描淡寫卻擲地有聲的話:

“朕在位一年,便打壓貪腐一年,在位十年,大曌內便不得有一人貪腐。凡貪腐銀錢過萬兩者,便施以腰斬之刑,加以連坐之法。”

腰斬的可怕之處自不必多說,幾個與莫家來往甚密的官員想起“連坐”二字,早就嚇得面無人色,見裴釗一言不發,幾乎連手中的笏板都拿不住,紛紛跪下磕起頭來:“求陛下明察,臣對此事渾然不知,求陛下開恩!”

“朕向來黑白分明,你們若是無罪,朕自然不會罰你們。”聽到裴釗親口說了這句話後,幾個官員才稍稍鬆了口氣。

莫應欽的冷汗早就將官袍浸得溼透了,他勉強定了定神,強撐道:“孫大人與何大人言之鑿鑿,卻不知有何證據?”

何無忌微微一笑,與孫立對視一眼,兩人各自從衣袖中取出些物什交給童和,見裴釗低頭翻看,又朗聲道:“啟稟陛下,陛下手中這幾本,最厚的一本乃是莫大人藏在書房凍石硯臺下暗格內的賬本;第二本是荊州知府宋雲禮、翰林院編修許章等三十二名買官之人的供詞;餘下一本,則是歷年來八百七十四名科舉學子的共同上書。”

莫應欽愈聽愈覺得心裡發寒,他將賬簿藏得如此隱秘,何無忌不過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如何能這樣悄無聲息就將賬簿偷出來!

膽戰心驚間他無意中看見了站在武官列席中的南宮烈,心中登時一片明鏡,倘若不是陛下示意,他們怎敢如此大膽!

何無忌注視著莫應欽愈發灰敗的臉色,緩緩道:“臣命人四處走訪,倒聽得一個甚是有趣的歌謠,這歌謠乃是民間百姓特意為莫大人而作,不知陛下是否能讓臣說給莫大人聽一聽?”

裴釗微微點頭,何無忌便道:“十年苦讀不作數,唯到莫家方有路。一百兩一個縣太爺,三百斤金做個大將軍。假如莫大人想嚐個鮮,幾萬錢就換個天。”

這後兩句話實在是大逆不道,大殿裡的文武百官臉色一變,齊刷刷地跪了下去,裴釗卻並未在意,竟然還對何無忌笑了笑:“何愛卿辛苦。”

宣政殿內一派寂靜,空氣中彷彿滲了凝膠般凝重駭人,禮部尚書吳之境第一個站出來打破了僵局:“莫應欽此舉實在罪無可恕,請陛下嚴懲!”

吳之境早在裴釗做皇子時就與之交好,如今後宮裡品階最高的昭儀又是他的女兒,他既然帶了頭,那麼跟著他走必然是沒有錯的。百官們對視了一眼,紛紛出列拱手道:“臣贊同吳大人所言,求陛下嚴懲莫應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