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鐵炮的成功鑄造,也為高懷遠節省了大量的資金,鑄造一門熟鐵炮的耗費比起鑄造青銅炮來,費用只有青銅炮的三分之一還不到。
特別是高懷遠前兩年發現鑄炮之中存在一個不規範的嚴重問題,那就是每鑄造一門火炮,都要單獨製作一套泥模,每一門火炮鑄造出來之後,都是天下無二的一件作品,如此一來,火炮的鑄造質量和規範就要看開模的那些工匠的水平了,總體質量基本上無法保證,這些年火炮開始列裝之後,訓練之中經常會發生炸膛的事故,說明火炮的鑄造工藝還是欠缺。
加上未來戰事的緣故,現在各地駐軍都強烈要求裝備火炮,現如今這種工藝手段所鑄成的火炮數量遠不足以應付這種需求,之所以京東軍裝備了不少火炮,那還是這些年日積月累逐漸囤積下來的火炮,新產的火炮因為鑄造工藝的問題,產量低,質量差,根本滿足不了軍方的需求。
於是新近高懷遠早在一兩年前,便開始利用空閒時間,搜腸刮肚的在腦海中搜羅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同時還召集了京師一批高明的鑄造工匠一起商量,最後他腦袋靈光一閃,想起後世清代有個牛人曾經採用的方法,終於讓他找到了解決的途徑,那就是摒棄以前鑄炮中使用的泥範鑄造法,換而採用新的鐵範鑄炮。
泥範鑄炮除了每門炮尺寸會有所不同的缺點之外,還有鑄件降溫不均勻,容易在內部出現不易觀察到的氣泡,造成開火時炸膛事故等諸多不利因素,而且耗工耗時更耗錢,是很不划算的一種鑄造方法。
但是採用鐵範之後,首先鐵範可以反覆使用,所鑄成的炮規格統一,而且冷卻均勻,還不會有水蒸氣造成鑄件砂眼,結果是透過京師軍器監鑄造院試製之後,效果非常不錯。
於是高懷遠第一時間便派人將這種鑄炮法送至了京東萊蕪,交給了薛嚴負責在萊蕪推廣,同時還把這種工藝下發到各地鑄炮坊推行。
萊蕪鐵作現如今便採用的是這種方法,所鑄成的鐵炮質量明顯得以提升,減少了炸膛事故的發生,同時還大大提高了鑄炮的效率,一個鐵範反覆使用,也大大的降低了費用。
而且為了加快鑄炮的速度,薛嚴手下的那些鑄炮匠還同時使用熟鐵和生鐵鑄炮,熟鐵鑄造的鐵炮輕便,可裝在炮車上隨軍充當野戰炮,而且不易炸膛,而生鐵炮質地比較脆,為了避免或者減少炸膛事故,炮膛壁被加厚許多,鑄成的鐵炮笨重,不易移動,所以便運到邊城的城牆上,作為守備炮,固定在城牆上面的炮臺上使用,如此一來,更是加快的火炮的鑄造速度。
高懷遠巡視到這裡的時候,親自在薛嚴和劉成義的陪同下進入鑄炮工場觀看了這裡鑄炮的情況,只見工場之中的工匠們乾的熱火朝天,一座座鐵爐散發著高熱,不斷的熔鍊著鐵水,然後被工匠們灌注進鐵範之中。
一門門剛剛鑄成的鐵炮被立即敲開鐵範,通紅的炮身被取出鐵範,立即開始用鋼刷以及鐵錘等物清理炮身表面的毛刺灰渣,使鐵炮表面變得光順。
然後這些鐵炮便被送到下一道工序,開始清理內膛,使用標準鑽頭擴膛,並且打磨炮膛,最終這些鐵炮冷卻之後被送往最後一道程式檢驗,灌入油脂檢查是否存在裂紋之類的瑕疵,還有人專門檢查炮膛裡面是否有砂眼抑或尺寸是否標準。
整套工序已經相當熟練,更可貴的是高懷遠還看到了許多原始機械已經被用於工場之中,其中既有水力鼓風機、也有提升重物的小型門吊,還有依靠水力驅動的臺鑽,更有騾馬驅動的一些輔助機械,這些機械更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高懷遠看得是心懷大暢,不斷的點頭稱讚薛嚴把這裡管理的不錯。
(近幾天真是很糾結!算來這本書寫至此時,也已經一年有餘了,粗算了一下,也已經二百八十多萬字了!在縱橫來說,已經進入了更新字數第七名了!這一年多來,從未斷更過一天時間,這一點不敢說每本書的作者都一樣,但是估計能做到這一點的作者應該不多才是!
現在終於又要過年了,說實在的,我已經好幾年都沒安穩過一個春節了!真有點太累了!可是碼字也基本上成了一個習慣了!不忍心有一個讀者朋友點開我的書的時候,有失望的感覺!
而今年到底是不是給自己放幾天大假,正是我糾結的原因,所以今天問一下,大家同不同意我休息幾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