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懷遠這一握也探出了耶律興哥的實力,心中頗為喜歡,拉著耶律興哥的手腕,和他一起有說有笑的走入了大營。
高懷遠先是問了耶律興哥他們這些人在這裡的生活,接著又問起了耶律興哥的家世。
耶律興哥趕緊答道:“多謝樞相大人關懷,小的們在這裡很受趙大人和付將軍的優待,日子過的相當不錯,我們這些人本來不過只是一些孤魂野鬼罷了,能得諸位將軍如此厚待,我等感激不盡!
至於小的的家世,小的真是無臉說起,家祖乃是舊遼皇族的偏支,後來大遼被金國所逐,小的一家便流落於開州一帶的山中,後來先是留哥造反,接著是萬奴起兵,這些年蒙古軍又進入開州,我們家日子沒發過了,便也起兵抗蒙,結果我們勢單力薄,在辰州被蒙古韃子擊敗,我們全家被殺,小的一路逃到了歸勝,奪了條小船出海,險一些死在海上,前年才流落至此,被付將軍收留。
付將軍看小的還有一把力氣,便令小的統領這支烈火軍,小的這兩年便一直在這一帶屯駐,今日有幸見到樞相大人,還望樞相大人多多指教!”
高懷遠心中合計了一下,知道耶律興哥說的不錯,遼東這些年基本上就沒安穩過,先是耶律留哥叛金,接著萬奴起兵作亂,他們依附蒙古對抗金國,這些年有些尾大不掉,又被蒙古人打壓,以至於遼東早就民不聊生了,而這個耶律興哥全家被蒙古軍所屠,他和蒙古人的仇還真是不小。
於是高懷遠點頭安慰了耶律興哥一番道:“蒙古韃子兇殘異常,我等早已知道,你們全家被他們所殺,實乃不幸,不過你放心好了,到了我們這裡,就當這裡是你們的家吧!遲早本官都會讓你為你家人報仇雪恨的!而且這一天一定不會太遠!”
對於收容這些北人入軍,也是高懷遠當初離開京東時候的一個計劃之一,宋人善騎者有限,而北方人多為在馬背上生活的人,其中不少人都弓馬嫻熟,很是彪悍,依靠這些人組建一支驍騎,是高懷遠的理想之一,而且他雖然有大漢民族的情節,但是也並不排斥其它少數民族,只要他們能為漢族所用,那就沒有什麼問題。
像耶律興哥這樣的契丹族人,正是他要爭取的物件,這些年契丹人被金國滅國之後,肯定受了不少金人的鳥氣,而且蒙古人興起之後,他們又要受蒙古人的夾板氣,日子肯定過的不痛快,這樣的人和蒙金都有世仇,不怕他們不跟著宋人幹活,所以他也不擔心這些人會有朝一日背叛宋人,因為他們已經無家可歸了,只能依附於宋人生存下去,這個道理不用講出來,大家只要還有點腦子的,都能想得明白。
耶律興哥聽罷之後異常興奮,拜倒在地對高懷遠連聲稱謝,並且對高懷遠問道:“不知大帥何時可以讓我等去尋那蒙古韃子報仇雪恨呢?”
高懷遠哈哈一笑道:“這個好說,我先要看看你們的本事如何之後,才能確定讓你們何時去尋那蒙古韃子報仇雪恨!”
耶律興哥立即拍胸脯保證道:“請樞相大人放心,卑職雖然不才,但是也可以向樞相大人保證,卑職麾下的這些將士們絕非是好惹的,他們這兩年一直在這裡勤練弓馬,而且他們本來就都是北方人,各個都不是孬種,現如今卑職敢保證我們這幫將士,即便是對上韃子的探馬赤軍、怯薛軍我們也絕不怕他們了!”
高懷遠點點頭笑道:“你這麼有信心自然不錯,但是也要本官見識見識你們的本事才行!你率領你的兵將給本官展示一下你們的本事如何?”
耶律興哥聞聽立即道:“末將遵命,請大人移步營外,末將這便點兵讓大人校閱!”
於是一行人立即出了大營,高懷遠也不讓人給他準備什麼椅子,就坐在他的馬背上立於土臺之上,朝著寬闊的草場望去。
只見耶律興哥一聲令下,烈火軍兵將便蜂擁出營,雖然戰陣看起來不比步軍整齊,但是卻顯得十分威武雄壯,而且烈火軍每個兵將都披著一條厚厚的血紅色的披風,一起行動起來果真如同一團烈焰一般在草地上席捲而過,這樣的披風一是可以在平時給將士禦寒之用,同時對於遠處射來的箭支也有一定的防禦力,可以有效的減弱敵軍箭矢的殺傷,所以既可以壯軍威,又可以起到防身的作用。
耶律興哥率領這幫烈火軍在草地上來回馳騁,兩千多騎兵跟著他忽左忽右如臂使指一般靈活,他們忽而一起放箭,射向草地上早已豎起的那些草人,忽而一起呼嘯著衝入草人陣中槍扎刀劈,忽而還會有人用甩出套索套中那些草人拖翻在地,拉在馬後拖著馳騁,隊形不斷的變換,可以說是靈動異常。
期間這些騎兵們還不時的在馬背上表演著各種騎術,忽而蹬裡藏身,忽而立於馬背之上開弓放箭,忽而調轉身形背朝馬後釋放箭支,還有人表演了臨陣奪馬的技巧,更有人跳下戰馬錶演臨陣換馬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