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梁王為何還要進攻淮州?”
“淮州雖強,但是麻煩不少:北臨冀州,時時擔心那邊賀榮騎兵入侵,南接吳州,寧王頻頻佯攻,盛家不得不分重兵把守南北關卡,用來迎戰梁軍的兵力就不多了。而且我也不需要攻佔整個淮州,只需打下汝南城,令淮州震動,不敢發兵入吳,就算大功告成。”
“原來如此,汝南城還是鮑敦做城主?”
“嗯,此人好像背叛過徐公子?”
“各尋出路,算不得背叛。”
“你倒想得開。潘將軍已得我命令,鮑敦若肯投降,饒他不死,甚至可以允許他繼續做城主,他若不識好歹,汝南城一個活口也不能留。”
“似乎沒有必要屠城。”
“其實梁軍守不住汝南城,盛家一旦派大軍前來奪城,梁軍只能退卻,到時候連汝南城池都要毀掉,何況城中之人?徐公子心腸太軟,的確做不得吳王。”
“我亦有同感。”徐礎還是沒找到能用來勸說馬維的言辭。
“經此一戰,我與盛家徹底決裂,今後就是死敵了。徐公子替我推測一下,寧王真能在江南站穩腳跟嗎?”
“難說,寧王攻荊之舉頗為冒險,且荊州紛亂,寧王即便佔據江陵,也無法號令全荊,後事難料。”
馬維笑道:“徐公子四處遊說,唯獨不願對我說些實話嗎?”
“我若不想說實話,何必來見梁王?”
“你想從我這裡要走湘東、濟北兩王,僅此而已,並不覺得有勸說我的必要。”
“我若勸梁王,梁王必不愛聽。”
馬維閉起雙眼,“你只管自己想不想說,何必在意我愛不愛聽?”
“賀榮連戰連勝,其勢必要盡佔九州而後已,東南數州彼此爭戰,無論勝敗,都不過是苟延殘喘,我勸梁王調兵南下,去守襄陽。”
“荊、洛山水相連,賀榮人在襄陽遇阻,必從洛州繞路,譬如鄰家失火,我去救火,卻讓自家受災,所為者何?我希望賀榮人經過一番苦戰之後,能夠攻下襄陽,與寧王相遇,兩雄對峙,給我一些喘息。”
“寧王希望賀榮人苦戰,何不放一王前去襄陽坐鎮?”
馬維睜開雙眼,笑著搖頭。
“即便一切如梁王所料,荊州成兩雄對峙之勢,洛州仍是必爭之地,何得喘息?”
“你終於說到點子上,東都雖好,卻不是龍興之地,四面環敵,朝不保夕,我此前去攻鄴城,就是希望能有一塊創基之地。”馬維沉默一會,似乎在猶豫該不該說,最後還是道:“我要再試一次。”
“攻打鄴城?”徐礎大吃一驚。
“先是鄴城,然後是整個冀州。”
“如此一來,梁王將會徹底得罪單于。”
“豈不正如你所願?而且你給我出了一個好主意。”
“我?”
“你沒來之前,我還沒想好如何使用兩王,你來之後我才醒悟,兩王並非無用的廢物,其實大有用處。荊州想另立朝廷,為什麼我不能?挾天子北上,比梁軍直接攻冀,要名正言順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