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謀斷九州張釋清> 第一百二十九章 執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九章 執政 (1 / 3)

(求訂閱求月票。)

孟僧倫、宋星裁、王顛三人先後進來,一字排開,拱手行禮,沉默不語。

徐礎起身相迎,笑道:“又是那件事?”

自從降世軍五王派來使者之後,吳軍諸將就頻繁勸進,希望徐礎稱王。

宋星裁道:“大都督明天就要帶兵去與降世王匯合,到時候我軍無王,豈不是矮人一頭?”

王顛道:“群雄並起,吳國並未落於人後,該有一王,便是降世軍五王,也願意看到大都督稱王。”

徐礎微微一笑,寧抱關的確在信中勸他速稱王,可那只是試探,寧抱關早已將江東視為己有,斷不會與他人分享。

孟僧倫道:“大都督才智過人、功勳卓著,滿軍公認,非大都督誰可稱吳王?”

“我乃改姓之人,非吳皇嫡孫,而且我已承諾,必要尋得吳皇后人,奉其為王,言猶在耳,怎可背信?”

若是在汝南城,官兵到來之前,徐礎假意推辭幾次,很快就會接受王號,與官兵交戰之後,他卻不那麼著急了。

所有義軍,包括五王與吳軍,都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從未得到解決,反而越來越明顯,這讓徐礎很不安,而且吳軍還單有一個致命漏洞——缺少大將,全靠徐礎一人的計謀勉強支撐,鮑敦是可塑之材,可他有傷在身,留鎮汝南城,沒有跟來。

那三人卻不在意這些,來之前早已商量好,孟僧倫道:“徐氏當年慘遭屠戮,倖存者寥寥無幾,不知躲在哪裡。尋找吳皇后人絕非易事,七族從未放棄努力,這麼多年也沒找到線索。大都督乃公主之子,親為吳皇報仇,既已改姓,當可繼承大統。若神明另有安排,讓咱們找到真正的吳皇后人,大都督自可決定是否禪位。”

徐礎還是搖頭,他曾經極度渴望一個王號,事到臨頭卻覺得時機不對。

王顛道:“不如這樣,大都督稱‘吳假王’,王號以鎮四方,‘假’字則表示虛位以待。”

宋星裁立刻道:“不好,‘假王’說出去讓人笑話。”

王顛道:“‘吳執政王’如何?代吳王執政,然後還之。”

大家心裡都明白,執政王是不可能歸還王號的,何況這位“吳王”連影兒還找到。

徐礎沉吟,三人苦勸,說到慷慨處,孟僧倫指天發誓,大都督若不稱王,他與麾下將軍不願參戰。

“其他將領怎麼想?”徐礎問道。

見大都督口風鬆動,三人大喜,宋星裁道:“諸將皆願奉大都督為王。”

“我去叫人進來。”孟僧倫轉身出去,馬上就帶進來十幾名將領,七族、小姓、荊州、汝南鮑氏各有三五人,齊聲道:“臣等叩見執政王。”

眾人這要就跪拜,徐礎急忙讓開,說道:“承蒙諸位抬舉,推我為大都督,又要奉我為王,盛情難勸。況時事艱難,吳軍草創,非王者不可安撫。唯有一條,諸位同意,我便接受王號,若不同意,還是維持現狀為好。”

眾將也不問條件是什麼,七嘴八舌地表示同意。

“‘吳執政王’四字甚好,對外稱王,對內,諸位請稱我‘執政’或是‘大都督’,不可自稱‘臣’。”

眾將互相看看,孟僧倫道:“暫時先這樣,至少讓外人知道,吳軍有王,非無主之人。”

事情就這樣定下,眾將宣告全軍,改換旗幟、刻寫新印,然後派出使者傳告義軍諸王。

吳軍分為兩部,步兵仍留守少陽門外的軍寨裡,加固圍堵,做堅守之備,徐礎則率領全體騎兵與少量步兵前去與降世軍匯合。

吳軍建立沒多久,騎兵更是粗糙,馬匹大都是官兵留下,多數吳軍將士僅僅能夠騎乘而已,徐礎帶他們出征,一是以戰練兵,二是炫耀軍威,與另外幾支義軍相比,吳軍最為弱小,必須虛張聲勢,才能抬高地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