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一個也不能少> 第329章 化解難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29章 化解難題 (1 / 2)

張效武認真的點了點頭。

李華見張效武這麼有熱情,不由得點了點頭。他可以猜測,對電商有興趣不是張效武這時候才有的,他家的孩子肯定回家也會和張效武講一些電商的事情。

看來提高農村認識的捷徑還是隻有教育,家裡有一個孩子上了大學,基本上就有了一個穩定的宣傳陣地。

接下來,張效武仔仔細細的問了李華很多問題,李華也逐一的進行了解答。

最後,張效武滿臉期待諮詢李華:“李書記,這裝置什麼時候能到,到了我還能早點學一下。”

“具體的時間我也還拿不準,只要這東西來了,馬上過來給您安裝。”李華也給不了具體的時間,暫時還是負責統計資料,李華這做好了思想工作的,應該算是走在了工作的前面。

看著時間不早,李華便返回了鎮政府。

晚上,李華接到了蘇沐涵的電話,八點開會。

八點。

李華看了表,這不就七點五十了嗎?

急匆匆的趕到會議室,李華看見了姚書海、嶽峰巒、劉大偉,以及交通辦的一個同志,加上自己和蘇沐涵,也就六個人。

“姚書記、嶽鎮長,今天上午會後,我下午帶隊去濱南村實地看了一下,三條路我都認真斟酌了,我也徵求了譚得勇和吳大龍的意見。”

“按照體量和建設範圍來說,從紅巖組到復興組然後再繞到望江組,這一條路要長一點,約莫十一公里,幾乎將全村串了起來,今年可以建設這一條。但這一條路有個問題就是,連線不了中間的那一塊肥沃的田土,如果是搞現代農業園,我估計那邊的用地量比較大。但是如果兩條一起建設的話呢,又怕縣上通不過。”劉大偉道。

李華眉頭皺起,這問題也是他開始的時候發現的問題。

“從體量的角度出發,我覺得可以先建設十一公里這一條路,這樣的話,可以方便更多村民的生產生活。”劉大偉繼續說道。

三條路:第一是紅巖組到黃杏組大約七公里,第二條路是從紅巖組到復興組然後再繞到望江組,第三條路是從紅巖組到黃杏組和復興組之間。第一條路現在要建設水廠,第二條路涉及現代農業園建設,第三條路涉及了最多人數的出行和生活。

怎麼選?

劉大偉已經做出了選擇,選擇最長的那一條路,這一方面方便更多的村民出行。

姚書海和嶽峰巒皺著眉頭,顯然也是有些為難。

蘇沐涵看向李華,她在想,這麼老火的事情,李華會怎麼破解呢?

“這是個難題啊。”姚書海嘆了一口氣,然後看向嶽峰巒,“峰巒,這幾個地方你都看過,你怎麼看?”

嶽峰巒放下手中的比,推了推眼鏡。

“姚書記,依我看,這件事也不難。”嶽峰巒道,“我們建設是為了什麼,第一是為了發展,第二是為了方便村民出行,雖然我們選擇有難度,但是按照效率優先的原則,我覺得可以先建設第二條路。就像我們工業強鎮的目標一樣,當有工作和這個相沖突的時候,可以按照大原則來確定。”

姚書海點了點頭,對於這件事他覺得兩邊都難,如果先選第二條路,那麼群眾意見肯定是大一些,但是如果先選第三條路,那麼在群眾意見的統一方面,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