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鎮長,你看胡德明行不行,我個人覺得可以來辦公室試試,只是不知道他個人意願如何。”李華徵求意見的看向嶽峰巒道。
“胡德明?”
嶽峰巒也思考了一下,然後點了點頭道:“胡德明也行,就這樣吧,人選的問題我來安排,肯定選一個優秀的同志給你們。”
一半天時間,光開會了,不過確實是推動了工作。
下午,李華去了濱南村。交通辦的同志們就在濱南村,劉大偉也在。
兩人見面有點尷尬。
李華主動打了招呼,劉大偉也打了招呼。
然後劉大偉就帶著交通辦的同志和譚得勇、吳大龍一起去踏勘路的情況去了。
李華在村委會哪兒也沒有去,因為他要落實一件事,電商點。
電商的工作是王紫嫣的,他必須全力支援。而且,縣上的檔案也已經下發了,要求每個村至少有一個電商點。
這時候,只有曾萬軍一個人在村委會。
“萬軍,我們村哪兒人口比較集中一些?”李華問道,雖然李華知道有兩個小賣部的位置,但是他不確定是不人流最集中的地方。
“人口集中?”曾萬軍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李書記問這話是什麼意思。
“哦,是這樣,縣上要求每個村定一個電子商務點,需要找一個人人口相對集中,人流量大的便利店。”李華解釋道。
“哦,這樣啊。”曾萬軍點了點頭,“李書記,店鋪的話,村委會附近這個比較好一點,其他地方都是往這兒來買東西,我們村委會買東西也基本上都是在那兒。”
“走我們去看看。”李華道,然後問道,“那一戶是什麼情況?”
曾萬軍點了點,在前面帶路。
“那一戶叫張效武,五十幾歲,只有兩個老人在家,但是張效武很勤勞,以前雖然一直開了這個店,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貨,最近幾年,他開始認真的經營這個小店,有時候也會幫鎮上收購一些土特產什麼的。”
李華點了點頭,對張效武的店有了一個大概認識。
最多五分鐘,張效武的院子就到了。
這院子李華路過很多次,而且挨著荷花家不遠。以前做民調的那次好像還來過這裡。
“老張,有人在不?”
張效武的店們大大開著,但是老張卻不見人影。
農村的店就是這樣,經此開著門但是沒人守店。
李華走進去看了看,貨物擺了兩間屋子。什麼都有,吃的食品擺在貨架上,飲料什麼的一件一件堆在一起,另外一件屋子還有肥料、鋤頭、盆子、掃帚什麼的。農村要用到的東西,基本上都有。
這規模看上去比一般的農村便利店要大一點,基本上算是一個百貨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