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中。
李世民笑道:“太沖,朕這個女兒,可是快被你寵到天上去了,再這樣下去,以後可就嫁不出去嘍。”
李道玄微微一笑。
“修道之人,婚姻之事隨緣便好。”
李世民調侃道:“那可不成,要是像你太沖一樣,都快而立了,卻還沒有成家立業,朕的耳朵,恐怕就要被皇后給嘮叨了。”
李道玄的笑容微微一滯。
好傢伙,莫名有一種前世被催婚的感覺。
“不聊這些,陛下,可是登州之糧已經運到了?”
李世民也收起了笑容,神情變得嚴肅起來。
“不錯,如今萬事俱備,朕終於能放手一搏了!”
當年隋失其鹿,群雄逐之,他帶領軍隊征戰天下,平定劉武周、宋金剛、竇建德等梟雄,受封為天策上將。
可以說,大唐的天下,有一大半都是他打下來的。
然而玄武門之變後,突厥趁虛而入,兵臨長安,向來戰無不勝的李世民,終於品嚐到了渭水之盟的屈辱。
那日在渭水河畔,李世民望著突厥騎兵離去時蕩起的煙塵,聽著他們囂張而肆意的喊聲,心中便暗暗發誓。
終有一日,劍指漠北!
這一天,終於要到了。
“太沖,這是朕親自撰寫的對突厥的宣戰詔書,同時也是招賢令,號召天下英才從軍報國,你看看,寫得如何?”
李道玄接過詔書,仔仔細細看了一遍。
文字慷慨激昂,雄渾激盪,如江水滔滔,有金石之聲。
他注意到詔書的末尾故意留了一片空白,沒有加印,心中一轉,便猜到了李世民的想法,不禁微微一笑。
“陛下恐怕不僅是想讓我看吧。”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果然什麼都瞞不過太沖,朕確實有個不情之請。”
他指著最後的空白部分,道:“我大唐人人好詩,而太沖之詩才,朕向來欽佩不已,故而想請伱寫下一首出征之詩,一來鼓舞將士,二來可振奮天下人心!”
那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讓李世民十分欣賞,還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等言,更是讓他常常吟誦,澎湃不已。
李道玄心中嘆了一聲。
看來自己這個文抄公的名頭是抹不掉了,只是借用了別人的詩,將來再還一份機緣便是。
他正要研磨。
“太沖且凝神作詩,朕親自為你研磨!”
李世民提起衣袖,身為帝王,竟然親自為李道玄研磨,他毫無芥蒂,反而眼中露出一絲期待。
大唐人人好詩,他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