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黜龍免費閱讀筆趣閣> 第二百零八章 四野行(1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零八章 四野行(12) (3 / 5)

甚至進一步討論,杜破陣不該穩固自己大本營嗎?

李樞不該協助杜破陣嗎?

趙佗不該被敲打嗎?

更重要一點是,李樞明確在信中指出,他並沒有主動朝近畿大規模進攻的意思,但隨著局勢發展,眼下東都的朝廷力量到底還能不能維持近畿權,總該擺出架勢去試探一下。而如果能夠逼迫曹汪與趙佗公開起兵,自稱義軍,非但本身就能說明問題,也可以規避風險,讓這兩個人成為測試曹皇叔怒氣的靶子。

說的有理有據。

張行想不到反駁的理由,實際上,當他在城西軍營內意識到自己的糾結後,也是迅速反應過來,這種時候,如果出現糾結,本身就說明問題了。

或者說,他早就隱隱意識到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隨著局勢全方位惡化,黜龍幫想要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應該主動調整心態,從規避戰爭轉化為規避大規模戰爭。

於是乎,在與行臺幾個總管分管外加軍營內活動的大頭領們討論完畢後,他決定採信李樞與杜破陣的計劃,但要兩人注意戰鬥規模,確保軍糧儲備。

然後,便繼續回到他的軍營,很有一番躲入軍營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的感覺。

就這樣,九月上旬,梁公蕭輝聚集江南之義軍精華,正式發動了九江之戰。

這一戰,因為之前蕭氏的迅速崛起和它的位置敏感性,立即吸引了全天下的注意力。而“先破都者為王”這句話,也宛若秋後地裡燃燒的麥茬與粟根一般,隨著這一戰的訊息,迅速傳遍了整個天下。

隨即,似乎是要響應和贊同此言一般,自詡義軍盟主數年的黜龍幫不甘示弱,號稱幫內三大龍頭之一的杜破陣,也在十月中旬彙集兵馬,順汝水北上,試圖攻取染指近畿大郡潁川。

似乎是在與之呼應,同月,黜龍幫另一位龍頭李樞,以伍氏兄弟為先鋒,向梁郡發動了一次進攻,沿途摧枯拉朽,儼然是要直指梁郡郡城宋城縣一般。

這還不算,一件大概是發生在上個月,也就是剛剛秋收後的事情,此時也終於有確切訊息傳到了其他各處——大魏關隴名門之後,幽州總管李澄的堂兄、河西總管李洪,舉河西三州公然叛亂。

而且,似乎是連鎖效應,毒漠以南,自西向東,從河西到晉北,沿線常備軍鎮幾乎迅速失控。

大者如李洪,一舉事便三州,旋即把控河西全境七八郡,隱隱有仿效李氏先祖在中唐之亂時河西立國的意思,小者如陳凌,據一關而反,勉強吞了一郡,朝不保夕,四下戒懼。

這個時候,有心人不禁要多想,如此局勢下,巫族人何時來?

何況,李洪既反,李定既吞併鄰郡,李澄會不會反?要知道,因為隴西李氏的名望擺在那裡,所以關隴集團內部姓李的,不管真假,都掛著這個名號……換言之,別看李定平時不吭不響的,人家跟幽州李澄算本家的。

可若是這樣,若是幽州也反,隴西李氏全反,這大魏的最後一層皮是不是也該揭掉了?

不知道是不是出於這個考量,近在咫尺的東都,居然無視了李定併吞襄國郡的事實……也可能是真的四下起火,徹底管不來了。

畢竟,秋日天高,馬肥人壯,氣候宜人,再加上軍糧入庫,所有的野心家理論上都應該忍耐不住了,便不是野心家,也要被裹挾,或者被動迎戰了。

四海之內,烽煙四起,戰事不斷,哪裡差一個李定呢?

反倒是天字第一號的反賊張行張首席,委實太安靜了。

“行了,今日到此為止,大家歇一歇,讓軍士們也去吃晚飯吧。”

張行如此吩咐,然後第一個散了真氣走了出來,並坐到了校場旁的土臺子上,愁眉苦臉。

“首席,最大的問題是軍士的陣型,不動還好,一動起來就亂。”徐師仁跟在身後提醒。“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處置好的,但也沒必要過於苛求……便是東夷那位大宗師,也都要依仗著避海君漲水,靠著大型戰船以成陣的,而大魏的軍陣也都侷限於宗師率領數箇中郎將形成的小陣,小陣內還擺了遠超尋常軍陣的修行高手,才撐起來局面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