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剛剛偏西了一點,只休息了一刻鐘的黜龍軍便立即發動了進攻,而在對方發動進攻的同時,阻擊部隊的主帥韓引弓便主動後退。
這是預定方案,韓引弓心知肚明,別說四千兵路上還減了員,就算是八千滿員兵馬嚴陣以待也不可能是這黜龍軍五營主力的對手,不是因為軍隊不能抵擋,而是因為高階戰力差太多.他不曉得十三金剛的威力,但雄伯南與張行,徐師仁、王叔勇、賈越這些人他卻早就耳朵磨出繭子了,而且是跟部分人有過交手的。
所以只能退,而且要退的堅決,退的果斷,退的有章法。
因為退並不是放棄戰鬥,而是要層層疊疊,且戰且退,遲滯阻礙,等待援軍。
白橫秋與薛常雄會率先趕來,壓制黜龍軍的高階戰力,而後續部隊會包圍黜龍軍,逼迫上上下下早就疲憊不堪黜龍軍崩潰,陷入被獵殺的地步.這是正經的方略。
說白了,就是賭一個時間差,看援兵來的快慢,看黜龍軍這柄已經扎到最後的尖刀還利不利?
不過,拋開這一切,在黜龍軍發動突襲、韓引弓率領核心的三個隊往後撤的同時,這位少年時隨從兄長經歷過滅陳戰鬥,中年時因為對巫族的作戰有功而登堂入室,又在三徵東夷過程中徹底圓滑起來的大魏資歷大將,還是本能的意識到,這一戰基本上沒什麼指望了。
因為黜龍軍太果斷了,果斷的不像話,乃至於張行親自衝陣,寒冰真氣在正午時分激散的霧氣委實駭人;而自己也到底是分了兵,少了足足一半兵,還剛剛抵達,沒有工事依仗。
此消彼長,大機率是沒了。但這關他什麼事呢?
他跟劉揚基之間的分歧,現在看來是自己對了,而且分兵也是劉揚基主動要求的,現在抵擋不住難道要怪他?難道他沒有堅決執行白橫秋的軍令作阻擊?
自己的性命和軍權其實已經盡力維護到了。
唯獨既然惡了劉揚基,人家又早早投靠了英國公,那會不會趁機對英國公進讒言?而等白氏掌控關隴之後,自己是否能在白氏周邊立得住腳?到時候是靠對巫族的戰功,還是找姻親故舊連結?
心思百轉之中,韓引弓忽然想到一事,不由嘆氣。
原來,他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外甥李定本以為那廝比自己強,亂世一開,自己是往下掉,這廝是往上爬,多少還以為能讓自己多個依仗。孰料,這英國公跟黜龍幫打了一架而已,兩邊不疼不癢的,眼瞅著是個平手,卻先把自己這個外甥的獨立性給打沒了。
白橫秋既然拿走了武安軍的兵馬,必然要施為的,此戰之後,李定要麼老老實實作白氏在河北的盾牌,硬生生挨黜龍幫的打,要麼投了他好友張行,當對付白橫秋的尖刀。
一念至此,韓引弓不由心煩意亂。….
也就是這個的時候,前方霧氣中忽然飛出兩道真氣,前一道帶著淡金色,後一道顯得有些發紅,不過在白天日光的照射下都顯得有些發白,且皆宛若流星一般飛速射來。原本還在亂想的韓引弓見狀大驚失色,連忙棄馬後彈。
結果,那前一道帶著斷江真氣的長箭落在韓引弓坐騎上,將戰馬整個切斷,血水髒汙濺了數丈方圓不說,後一道裹著離火真氣的長箭繼續飛來,居然比前一道長箭多飛了二三十步,然後接地便炸裂開來。
剛剛落下的韓引弓猝不及防,雖沒有直接中箭,卻還是被整個掀翻,其中左臂更是受到衝擊,一時灼熱難忍,卻是前一支箭引出的斷江真氣先擦過破了它的護體真氣,然後後一支長箭引出的離火真氣趁虛而入。
非只如此,其周遭親信也多死傷,一名隊將,多位參軍、文書當場身亡,更有許多木器、衣物著起火來。
火光中,滿身是馬血的韓引弓爬起身來,來不及換馬就按著肩膀狼狽往後退卻。
這位關隴大將哪裡還不醒悟?儘管他已經對黜龍軍有所預判了,卻還是不足!黜龍軍比他想的更加果決,而且戰力戰術也超出自己想象。
到此時,他什麼想法心思都無了,只是提起十二分精神求生罷了。
早在黜龍軍撞到韓引弓的阻擊部隊之前,距離此地足足百里的地方,在黜龍軍從西北面突出聯軍營盤那一刻便毫不猶豫縱馬離開戰場的李定夫婦便已經停在了清漳水上游的一處半永久性的浮橋前,然後從這裡渡過了清漳水,從容來到了南岸。
等到這兩支箭射出前的那一刻,這對夫婦也等來了他們此行的目標:
先是一隊哨騎數十騎,他們停了下來,乖巧的立在了李定身後,充當了儀衛;
然後是一隊前哨一百五十人,他們接到命令,直接停下,就在清漳水南岸的官道上橫列起來,遮蔽了官道以及後軍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