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郭首領便在一處掃過莊稼地的“火牆”後遇到了張金秤。
雙方在曠野中倉促相逢。
坦誠說,這一瞬間,郭敬恪看到對方煙熏火燎之下,猶然有數百甲士相從,是想逃開的。但他很快也就反應了過來,就算是自己無法迅速拿下對方,也可以從容尾隨,等到對方徹底疲憊,再發起突襲。
不過,張金秤卻比郭敬恪早一步做出了反應。
“小郭!”
張大頭領放聲來對。“我沒有對不起你的地方,如何降了曹善成?”
郭敬恪愣了一愣,立即認真告知:“是我們黜龍幫張大龍頭嫌棄你屠城,準備清理義軍門戶,與曹善成何關?”
張金秤茫然一時,繼而沉默,最後再行出言:“我不信……但不管如何,看在往日情面,放我一條生路如何?”
郭敬恪沉默了起來……這一次倒不是又動搖了,而是他自有兩百騎,根本不敢跟對方強行作戰,本就有避讓和尾隨之心。
所以,乾脆等對方先走,直接輟上,再去喊援兵就是。
“快走!”
張金秤見到對方猶疑,以為得計,立即朝親兵首領示意。
後者也毫不猶豫,立即牽著自家首領戰馬,稍微一避,便在被火燒過的平坦莊稼地裡,繞過對方的騎兵,繼續前行。
而郭敬恪也毫不猶豫率眾準備跟上。
然而,就在這時,忽然間,一股不知道從哪裡竄出來的賊軍,呼啦啦一大串,自側後方湧來,看起來好像是跟著張金秤一般,但無論是速度,還是行進方向,都與張金秤所部有所差異,乃是挨著對方兵馬尾部擦了過去,然後踩著滿地黑灰,往西北面另一個稍偏的方向而去。
這一股兵馬,為首者不過數十人,卻都荷長槍在肩,卻也不跑不亂,只是快步前行,也正是因為這個頭部的穩定,使得後方潰兵紛紛跟隨,而且沒有潰散之態。
郭敬恪目瞪口呆,有心衝散這支兵馬,卻居然一時心中發虛……說白了,這一仗是人家蒲臺兵跟程大郎的騎兵打的,他兩百個馬販子騎兵,哪裡敢真的去硬碰硬呢?
“小郭還是講義氣的。”
走過一條小河溝,張金秤稍作駐足,回頭去看,見不到追兵後給出了一個公允的評價。“是我那些天過於傲慢了些,所以失了他信任……”
親兵首領只是頷首,然後便牽馬向前不停。
而下一刻,地面忽然震顫,儼然又一股騎兵自東北面劫來。
細細算來,也只能是半路上忽然又殺出個程知理來了。
ps:大家晚安。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