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二年。
對統御天下的秦國來說,是值得銘記,並被稱作多事的一年。
這一年,剛進入十月新年,右丞相隗狀便上書告病,求歸家鄉。
“臣年邁老朽,身軀多有疾病,常臥於床,更偶有失憶之狀。臣自覺身居高位,而無力為陛下效勞,特請辭於陛下,讓位於賢才也。”
白髮蒼蒼的隗狀趴在地上,向始皇帝請求讓出帝國右丞相的位置。
對此,朝中諸卿多有預料。
因為隗狀已經七十餘歲了。
他是如今還站在秦國朝堂上年歲最大的臣子。
自從秦王政十七年,隗狀擔任丞相,和昌平君搭班共同輔佐秦王政治國以來,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
在天下統一前,隗狀為這個國家算是殫精竭慮,貢獻了很大一分力量。秦之所以能兼併六國,離不開這位老丞相的輔助。
但在秦國統一後,隗狀一改之前的作風,面對君王的任何決定都是唯唯諾諾。
不管是秦始皇要修建宮殿馳道,還是四方開戰,作為右丞相的隗狀都不過多發表意見。
對於丞相府中的各種政務,隗狀也依仗年老為藉口,將事情盡數扔給了左丞相王綰。
趙佗剛開始還覺得這老丞相只是個尸位素餐的貨色,接觸久了,才發現此人政治敏感度很高啊。
面對皇帝的任何要求,隗狀都唯唯諾諾,使得統一之後心態膨脹的始皇帝看他很順眼,不會產生君臣衝突。
而對頗有野心的下屬王綰,隗狀將手中實權盡數交出去,使王綰名為左相,實則掌握整個相邦的權利。王綰大權在握,對他這位被架空的右相,自然也是尊敬有加。
說隗狀是尸位素餐,其實沒錯。
但換一個角度想想,就發現他才是那個能平安活到最後,並帶著榮譽退隱的人。
“大概是昌平君之事給了他刺激吧。”
趙佗暗暗感嘆。
當年伐楚之役昌平君叛亂,秦國朝堂被暴怒的秦王政大清理一波。
上到昌文君,下到數百與楚繫有關的臣子,或是被誅殺,或是被貶謫流放,與昔日嫪毐之事相比,也不遑多讓。
如此大的變故,讓隗狀有所改變也是正常的。
而現在,就是他榮耀退隱的時候了。
果不其然,面對隗狀的告老請辭,始皇帝愉快的同意了。
對於這位退休的老丞相,始皇帝不僅多有田宅和金錢賞賜,更賜其爵位為駟車庶長,以示褒揚。
“臣多謝陛下恩德。”
隗狀笑眯眯的叩首謝恩。
從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到如今的大一統盛世,曾有無數的名將良相出現,他們聲威冠於天下,堪稱一時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