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三年,十月。
隨著時間進入秦歷新的一年,天氣越發涼爽。
從各郡縣徵調的軍隊基本到齊,整個番縣附近的平地,已成為了巨大的軍營。
舉目所望之處,盡是黑旗飄蕩。
秦軍在東線的兵力中,有一萬五千人在副將殷通的帶領下支援東甌。
另外還有萬餘人分別鎮守在廬江郡南境的南野,以及與閩越接壤的武夷山附近,防範越人的侵襲。
故趙佗所在的番縣,實際總兵力在十三萬左右。
經過一個多月的駐紮和訓練,秦卒們基本上適應了本地的氣候環境,水土不服的情況出現的較少。
水蠱和疫病,在趙佗防疫防蟲的手段下,控制的也很不錯。
再加上天氣轉涼,越地進入旱季,疫病發生的機率會更加降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轉變。
酈食其這個縱橫策士在這段時間裡,不停開展各種宣傳工作。
第一個就是將上次秦軍徵越時的戰敗原因,歸咎到疫病和水蠱上。
他說現在上將軍已經弄出了防疫和防蟲方法,所以秦軍這一次徵越就不會被這個問題所困,勝算大增。這些話提振了秦卒計程車氣,讓他們對越地的畏懼減弱。
酈食其之後又重提馮無擇之前激勵秦卒的口號。
打完百越就回家!
回家的想法,讓秦卒們有了戰心。
當然最能提振所有人士氣的,還是他們的主將叫做趙佗!
不管是楚人、韓人、魏人、齊人、還是來自關中的老秦人。
不管是曾經的趙佗舊部,還是曾經與秦軍為敵的六國老卒。
他們的心裡都很清楚。
趙佗這個名字,就是華夏之地百戰百勝的代名詞。
有武功侯趙佗領軍,此戰何愁不勝!
光憑這個名字,就讓這十三萬秦軍士氣如虹,軍心穩定。
甚至已經有人開始摩拳擦掌,要去南方殺越人蠻子了。
天、地、人三者中的天時與人和。
秦軍擁有了兩樣。
沒過多久,有來自東甌的信使帶來了副將殷通的軍情彙報。
“越人聽說上將軍領大軍南下,他們心生畏懼,已經撤回了閩地,東甌之圍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