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話音落下後,大殿中一片寂靜。
趙佗哪怕是見慣了戰場廝殺,勾心鬥角,面對始皇帝這個問題,還是感覺頭皮發麻。
你皇帝想立太子就立太子唄,你來問我幹啥?
立儲。
從來都是這個天下最敏感,也是最容易送命的問題。
數千年的華夏曆史,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儲君之爭喪了命。
什麼九龍奪嫡,什麼玄武門之變。
別的不說,就看大唐李家為了這事情死了多少人,就清楚儲君之爭的致命性了。
趙佗深知此事的敏感,在他剛進入秦國時,就根本不想摻和此事。
只是隨著他後來尚了公主,成為長公子扶蘇的親妹夫,這才沒了其他選擇。只能真正投身其中,在暗地裡或多或少的點撥和幫助扶蘇。
但這只是私下行事,趙佗可從來都沒有大張旗鼓的表態支援扶蘇上位。
哪知道這時候,始皇帝會突然問這個問題。
要立扶蘇為太子,趙佗自然是舉雙手支援,巴不得跳起來說:“好好好,大力支援!”
但實際上他不敢在這件事情上胡亂說話。
這種事情,你一個表情或者神態不對,都可能引起君主的忌憚。
萬一始皇帝看趙佗態度十分熱切,說不定內心裡就要開始猜忌了。
你趙佗那麼高興幹嘛,是不是還想朕早點死了,好讓扶蘇繼位啊?
面對這充滿危險的問題,趙佗下拜行禮,給出了一個作為臣子的標準答案。
“此乃天子家事,伏惟陛下聖裁。”
“哼,莫要在朕面前說這些虛言。朕今日問你,你說說想法就是。”
始皇帝冷哼一聲,雙目炯炯,進一步威逼趙佗。
趙佗暗自苦笑,始皇帝話都說到這裡了,他還能拒絕?
其實這件事情,始皇帝的態度已經表達的很明顯了。
之前他令長公子扶蘇主持遷徙之事,是觀察這個兒子的能力以及對待六國貴族的態度。
今日又召來諸公子進行考校對比,是要看看其他兒子中有沒有自己遺漏的人才。
家宴上諸位公子的表現,讓皇帝徹底做下了決定。只是不知道他為什麼要用這個敏感的話題來問趙佗。
趙佗好歹是沙場戰將,他眼見皇帝鐵了心是要問他的看法,避不開這個話題,那就不再逃避,當場表達了自己對立儲的看法。
“臣昧死以稟陛下,太子儲君,乃一國之本。自我大秦立國以來,儲君多立嫡長,若論祖宗制度,當以長公子為先。”
趙佗這話說的很高明。
自周滅商以來,天下諸侯皆奉行周人的嫡長子繼承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