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儲君的位置優先選擇嫡子。
若無嫡子,那就立長子。
這套制度的規則等級十分嚴明,使得君位繼承上不會出現爭議和問題,最大限度的保證權力的平穩交接。
雖然自春秋以來,周室衰落,禮崩樂壞,使得許多諸侯國都不太在意這個制度,不少君主帶頭破壞,廢長立幼。
但在秦國,還是比較遵循這套制度的。
比如昔日秦孝公便非秦獻公的長子,他的上面還有一個庶長子公子虔。但遵照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原則,作為嫡子的秦孝公,繼承權高於作為庶長子的公子虔,成為名正言順的秦國國君。
又如之前始皇帝的父親異人,為什麼能夠從安國君眾多兒子中脫穎而出,最終被立為儲君?
就是因為當時安國君的正妻華陽夫人沒有兒子,所以呂不韋就瞅準了這個機會,透過手段運作,使得華陽夫人認異人為兒子,成為了超越長幼順序的嫡子。
這樣一來,憑藉宗法制度,異人就越過眾多兄長,成為名副其實的繼承人。
現在始皇帝並沒有確立皇后,從法理上來說沒有繼承君位的嫡子。
那麼就該退而求其次,按照長幼順序,來確認儲君人選,這是秦國一直以來的繼承製度。
扶蘇,作為長公子,就是第一繼承人。
趙佗搬出宗法制度,巧妙的迴避了自己的主觀意見。
他為扶蘇站臺,那可不是因為扶蘇賢明,也不是因為自己是他妹夫,而是祖宗制度使然。
始皇帝盯著趙佗。
趙佗面色平靜,實際上鞋履裡的腳趾都已經開始抓地了。
良久,始皇帝說道:“朕知道了,你回去吧。”
“唯。”
趙佗如釋重負,忙拱手行禮,緩緩後退。
在離開宮殿前,他看了殿中侍立的中車府令趙高一眼。
趙高感應到趙佗的注視,對他微微點頭。
看著趙佗的身影消失在殿外,坐在御座上的始皇帝啞然失笑。
“這小子還真是機靈。”
始皇帝搖了搖頭,他問趙佗這個敏感話題,確實是有看看趙佗反應的心思。
要是趙佗真藉著此事對扶蘇大為誇讚,皇帝的心思肯定會有些不一樣。
如果趙佗為了避嫌,故意說扶蘇的不好,建議皇帝再多觀察看看,那就顯得刻意了,會讓人感覺虛偽。
天下誰不知道你趙佗和扶蘇關係好啊?
所以始皇帝這個問題,回答起來還真有些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