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秦將蒙恬簡介> 第六百四十四章:天命之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四十四章:天命之說 (1 / 4)

秦始皇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浩大的車隊,自西邊而來,直入薛郡鄒縣。

“君侯,我聽聞嶧(yì)山乃齊地名山,素來被入秦的儒生所稱頌,號稱鄒魯奇觀,現在一看,也不過如此嘛。和我關中險峻雄山相比,真如一處低矮山坡,真是讓人失望。”

當隊伍在鄒縣附近紮下營寨,趙佗出門眺望北邊的嶧山時,身側傳來另一人的感嘆聲。

趙佗回頭看向說話之人,正是秦莊襄王之子,當今皇帝的弟弟,子嬰。

可能是趙佗曾率軍南征北戰,遍走六國之地,對於天下山川河流頗有見識的緣故。

子嬰這位隨皇帝出行的宗室長者,常來和趙佗交談,每每聊完,都感覺收穫頗豐,一來二去,兩人之間就有了一些交往。

趙佗對於子嬰這位歷史上的“秦三世”,也頗有好感,並未拒之千里。

相比於諸位皇子,在奉行嫡長子繼承製度的秦國,子嬰是沒有多少繼承權的。

這也是歷史上秦二世殺戮兄弟姐妹,並冤殺蒙氏兄弟時,子嬰敢站出來進行勸諫的緣故,一來他是長者,二來無關皇位之爭。

故而趙佗與子嬰進行交往,並不用怕犯什麼忌諱。

此刻,面對子嬰的感嘆。

趙佗笑道:“公子看慣了大秦險峻之山,如今又來看這齊地山巒,自然是感覺無趣的緊。要知道孟子所言的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實則不過是齊魯之人坐於井中觀天,不知天下之大,雄奇之山是何壯麗之景。就連那泰山,號稱與天相齊,實則還沒咱們關中的華山高呢,更別說是這小小的嶧山了。”

子嬰皺眉道:“泰山號稱與天相齊,竟然還沒華山高?若是如此,怎麼歷代聖王要在泰山封禪。”

趙佗微笑而不語,只言泰山雖然比不過關中群山,但在東邊齊魯之地,也算鶴立雞群,可能是這個原因。

實則趙佗在敲定封禪之事後就研究了一下,估摸著古代聖王封禪之事真假難辨,大機率還是齊魯儒生層層累加,於這一兩百年鼓搗出來的東西。

畢竟孔子一生都沒言過“封禪”二字,其著作和周代流傳下來的典籍對於封禪之事更是毫無記載。最早的出處也就是稷下學宮假託管仲之名出版的《管子》,大肆吹噓此乃聖王之事的也都是齊魯儒生,所以其真實性確實值得懷疑。

不過趙佗自己一個門外漢,去御史府裡查查典籍都能懷疑的事情,秦始皇自己會不清楚嗎?

他手下那些博學之士,難道就沒有一個懷疑的嗎?

或許始皇帝根本不在乎真假。

不管真也好假也好,在儒生們上百年的努力下,封禪已經和聖王之事徹底畫上了等號,為世人所接受。

始皇帝藉助封禪,在向上天誇耀自己的功績的時候,同時也是在昭告天下:自己這個皇帝是受命之主,有天地神明保佑,大秦帝國千秋萬代是上天所註定的!

“這是一種政治宣傳和思想戰術啊。”

“這年頭,人最信天命這種東西,皇帝行封禪之禮,代表他得到上天認可,只要藉此進行宣傳,至少能迷住大部分貴族和黔首。所以他才會來搞什麼封禪大禮,就連之前在洛陽祭祀三代聖君也是一個意思。”

“始皇帝這樣做,就是為了反覆的向天下黔首灌輸天命觀念,改造六國士人的天命觀。不停的給六國之人洗腦,秦滅六國,乃是受天命之舉,你們天生就該被秦國統治,你們天生就該是皇帝統治下的黔首,你們若敢反抗秦的統治,那就是逆天而行!”

自從皇帝在洛陽祭祀後,來泰山的一路上,趙佗已是有些回過味來,覺得秦始皇執意封禪,可能不僅僅是他自身權勢慾望的膨脹,不僅是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誇耀自己的功績。

始皇帝是在藉此神化、聖化自己的統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