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大戰後,面對四處潰逃的楚軍,以及偌大的楚國地域,王翦將數十萬大軍各自分派出去。
一路以馮無擇為首,兩位裨將軍為輔,從苦邑出發,率兵東進,會同從睢陽南下的偏師。掃蕩北至魯地、方與、南至淮水的廣大地域,其中就包括下相、下邳等楚國的重要城邑。
另一路則是數萬南路軍,被派遣去清掃潁水以西,淮水以北,包括新蔡等城邑在內的區域。
至於王翦則親率中軍主力,與副將楊端和率領的兵力匯合,以羌瘣為先鋒,一路攻城破邑,從胡邑渡過潁水,兵臨下蔡,從彼處渡淮而來,意欲劍指壽春,一舉立下滅國虜王的大功。
此時,王翦從戰船上走下來,一眼就看到岸邊上正站了個頭戴鶡冠的少年武將,正目光炯炯的望著他。
“上將軍!”
“趙佗!”
一老一少,兩人竟同時出聲相呼。
趙佗忙上前行禮道:“末將趙佗,見過上將軍。”
王翦拍了拍趙佗的肩膀,笑道:“你個趙佗小子,倒是做了好大一番事蹟,讓老夫都驚訝到了。”
趙佗靦腆一笑,道:“趙佗區區小功,何足掛齒。與上將軍滅燕破趙之功相比,趙佗不過是皓月之前的螢火罷了。”
聽到這話,王翦大笑起來,他側身指著剛跟下船的幾個年輕軍吏,嘴裡笑道:“你個趙佗倒會說話,若是你那大破十萬齊軍的戰績被稱作螢火,這些後生又算什麼呢?”
趙佗神色一滯,特別是見到那些跟著下船的人中還有校尉蒙恬。
對方也聽到王翦這話,面無表情的望過來,這場面更讓趙佗感覺尷尬,只能禮貌性的向蒙恬點了點頭。
蒙恬則是板著臉,視若無睹。
好在王翦很快牽著趙佗向前走去。
“你攻下了壽春外郭?”
正題來了。
趙佗也不說虛言,如實道:“楚王祈神未果,讓城中民心大散。我便假託鬼神之事,迷惑楚人,沒想到效果非凡,一戰而下壽春外城。”
“嗯,抓住時機以鬼神攻楚人之心,你的行事已可稱作兵法上佳。”
王翦讚了一聲,緊接著話鋒一轉:“那你為何不趁勢攻下宮城,獨得滅國虜王的大功?”
趙佗嚥了口唾沫,見王翦正似笑非笑的看著他,他也不知王翦是不是譏諷之語。
他忙低頭道:“趙佗區區小將,安敢逾矩受降敵國君主,至於滅國大功,又怎敢獨吞,自當由上將軍來領。”
“算你趙佗聰明,你若獨吞下這滅國大功,幾十萬大軍裡,不知將有多少人怨你啊。”
王翦哈哈一笑,眼中盡是讚許之色。
他欣賞趙佗的用兵才能,但更欣賞此子的做人之法。
會做事的人,可以憑本事爬到高位。
但只有會做人,方能將這位置坐的更久,也能活的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