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聽了段明的話,滿朝譁然,就連皇帝都震驚了。
他本以為段明只是找到了什麼線索,來向自己替靜安王求情的,沒有想到竟然會是這樣的結果。
“段先生。”顧御史上前一步,沉聲道:“褚侯是靜安王的親信,這點無可否認,褚侯謀反,其中是否真的有靜安王的影子還未必……”
“不用未必,我可以告訴你,有。”段明卻是直接打斷了顧御史的話:“褚侯謀反,與靜安王直接有關!”
“什麼!”滿朝文武大驚,這段明到底是玩的什麼手段?他是瘋了麼?
一方面讓陛下放了靜安王,讓靜安王帶兵平叛。
另一方面又說叛亂與靜安王直接有關。
那讓靜安王打褚侯,豈不是驢打騾子——成一家了?
“段先生,你可知,你在說什麼?”皇帝伸手輕輕撫摸龍案,沉聲道。
“回稟陛下,我自然知道。”段明點了點頭:“不過我說的與諸位大臣所想的有些出入,我所說的有關,指的是如果陛下不動靜安王,那麼褚侯就不敢反!”
“呵呵,好,那朕和這文武百官就在這裡,聽聽你到底有什麼高見。”皇帝緩緩坐直身體,沉聲道:“所有人,不得打斷段先生的話!”
“臣等遵旨!”眾多大臣急忙說道。
“多謝陛下。”段明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這樣一來第一關、也是最難得一關便過去了。
畢竟,若是單獨面聖倒還好說,在這麼多文武百官面前想要洗清靜安王的嫌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些大臣一個個狡猾如狐,剛剛被自己懟的啞口無言也只是因為事出突然,沒有準備而已。
若是自己在揭露證據的時候,被這些人插科打諢、胡攪蠻纏一下,那麼證據的效果就會弱了不知道多少倍。
畢竟段明此刻手上沒有一件鐵證,哪怕是明妃娘娘的認罪書,也算不得鐵證。
如今這樣一來,不會有大臣插嘴,自己的話語才能變得更加讓人信服。
但是,這樣一來自己絕對不能說錯話,只要說錯一句,就有可能滿盤皆輸。
“陛下,此次案件耗時較長,請容許我慢慢稟報。”段明說道:“我自從得知靜安王犯上作亂之事開始,便立即從麟陽城趕到了京都,承蒙陛下信任,開始調查靜安王的案子。”
“靜安王的案子關係到五個大案:麟州才子案、古剎業火案、百鬼夜行案、皇城血轎案、五王爭龍案。恰巧,這五個案子都是我破的,所以我對這五個案子無比熟悉。”
“而既然說靜安王與之前的五個案子有關,我就又刻意重新調查了一下之前的五個案子,看看當初偵破案件的時候,是否有缺漏。”
“不過我一個人分身乏術,所以拜託了明鏡司指揮使刑千秋,幫我重新調查了其中的兩個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