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優秀短篇獎開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學界的評獎數量與日俱增這些評獎裡有全國優秀中篇獎丶全國話劇/戲曲/歌劇優秀劇本獎丶茅盾文學獎這一類全國性的評獎活動,也有如當代文學獎丶十月文學獎丶花城文學獎等雜誌主辦的評獎活動。
數量繁多的評獎活動反映出了近年以來國內文學火熱的發展勢頭。
莊重文文學獎由文協主辦,從規模上來說,又是一個全國性的評獎活動,但這個獎項從評委名單公佈就顯出了幾分與眾不同。
看到這份與其他文學獎評委成分迥異的名單,許多文學界人士和文學愛好者們不由得議論紛紛。
在這個多達25人的評委名單當中,除了評委會主席馮牧之外,其餘的評委可以簡單的分成兩類人群,一類是文學從業者,一類是非文學從業者。
雙方的人數又剛好是12:12,一看就知道是精心的安排。
而且不僅是區分了文學從業者與非文學從業者這麼簡單,作家丶編輯丶評論家丶電影家丶戲劇家丶學者丶普通讀者———·
評委會對於評委的專業領域看起來還做了更詳細的劃分,很明顯是在追求評委審美口味和評判標準的多樣化。
這樣的變化令許多人感覺到耳目一新的新鮮感。
當然了,如果單純只是這樣的新鮮感,還造不成多大的反響。
莊重文文學獎真正在全國範圍內引起巨大的討論,是隨著評委會名單一起公佈的評獎條例。
其中有一條「獎項設定」分外惹眼:
1.莊重文文學獎每2年評選1次。
2.莊重文文學獎設定如下獎項:最佳長篇獎(獎金10萬元)丶最佳中篇獎(獎金10萬元)丶最佳短篇獎(獎金10萬元)。每個獎項獲獎作品僅1
篇(部)。
縱觀近年以來的文學評獎,茅盾文學獎的獎金數額算是比較大的了,獎金5000元,幾乎是一個城鎮職工七八年的工資。
可莊重文文學獎的獎金竟然高達10萬元!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萬元戶」一詞逐漸被老百姓傳頌開來。
所謂「萬元戶」,自然是指那些在改革開放浪潮中率先富起來的人,而這樣的人群在擁有十億人口的大國中,只是很小的一小撮人。
賺了萬把塊錢就已經能站在這個國家經濟金字塔的上層了,那10萬元是個什麼概念?
是10個萬元戶!這幾乎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工作一輩子也無法獲取的鉅額財富。
一個文學獎的獎金竟然如此豐厚,不僅讓國內的眾多作家紅了眼,也吸引了許許多多老百姓關注的目光。
讓大眾深刻的認識到了何謂「書中自有黃金屋」,
寫一篇(部),得了獎,今生從此不需要再為賺錢發愁。
不少作家或者乾脆還是業餘作者的人已經暢想起了這樣的畫面。
因而,在莊重文文學獎評獎條例對大眾公佈後,這個獎項很快在文學界有了一個別名:
退休獎。
意為得了獎,就可以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