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別名,無疑寄託了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們的美好幻想。
因著獨特的評委構成和鉅額的獎金設定,不到半個月時間裡,全國各地的報紙丶雜誌丶電視等媒介均對這個獎項的設立進行了報導。
這些報導讓莊重文文學獎自評獎之始便獲得了巨大的關注和討論,熱度居高不下。
除了以上這兩個因素之外,莊重文文學獎特別的初選機制也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
這個獎項的初選竟然是吸納了全國成千上萬名大學生作為初選評委,這在國內的評獎活動中又是一項創新。
新奇歸新奇,但有相當一部分人卻認為這個舉措並不穩妥。
放著那麼多的知名作家丶評論家不去邀請,讓大學生來當這個評委,他們有什麼資格?
可還沒等這些人的反對聲音匯聚成輿論,帶給評委會壓力,莊重文文學獎的初選活動已經結束了。
來自全國50所高校的文學社團,超過5萬名大學生經過1個月的推選與討論,
最終向評委會提交了莊重文文學獎的初選名單。
「噴噴!現在這幫大學生,可真不一般啊!」
王蒙看著手中的名單不由得發出感嘆。
在莊重文文學獎的評獎程式中,各大高校的初選名單形式與終選名單形式如出一轍,每份名單上只有短丶中丶長篇作品各一篇(部)。
如此形式,等於是將權力下放給了大學生們,而這些權力本來是應該在評委會手中的。
在最開始,評委會成員當中的一些老同志不太理解林朝陽的這種堅持,這其中就包括了王蒙。
在他們看來,這樣做評委會幾乎成了半個擺設,又何必搞呢?不如乾脆讓大學生們來票選算了。
現在,王蒙有些理解了林朝陽的想法。
大學生社會閱歷短淺丶辦事也急躁,這都是他們的缺點,但這個群體也有他們的優點。
平均素質高丶審美水平線上丶執行能力強,最重要的是「給點陽光就燦爛'
以王蒙手上拿著的這份來自於武漢大學的提名名單來舉例。
最佳短篇提名了燕京作家劉恆的《狗日的糧食》,最佳中篇提名了滬上王安儀的《小鮑莊》,最佳長篇提名了山東作家張煒的《古船》。
從質量方面來說,這三篇(部)作品都可以說是過去兩年間,國內文壇湧現的最優秀的一批作品。
其中劉恆的《狗日的糧食》在之前還已經獲得了全國優秀短篇獎的肯定。
因此這份提名名單在王蒙看來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是這樣還不至於讓他開口誇獎。
畢竟好作品人人誇,這些作品早就已經獲得了讀者的認可,那些學生萬一是隨大流選出來的呢?
王蒙誇獎這份名單真正的原因是在看到了學生們給出的提名理由。
按照規定,每一篇(部)提名作品都必須要由提名單位撰寫不少於1000字的提名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