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思考了許久,李易想不通訊仰究竟從何而來,也懶得去追究。
目前的問題是怎麼解決這些信仰,雖說在其中夾帶的精神過於聒噪,可在當前環境也是個好東西。
左顧右看,房間裡的東西很雜,各種不知道裝著什麼東西的盒子,小學初中的畢業照,幾張小木凳,曾經當紅的樂團海報,一個老舊的落地風扇……
信仰需要有實體依託,可以是人,但更好是物。人貿然吸收信仰,其中夾帶的精神就會汙染神魂,最終失去本我,成為萬民想象中的神。而死物沒有本我,自然不會受到信仰影響,哪怕多了一絲神韻,也只是一件物品。
理想中的承載物是神像,能夠更好的讓人們產生敬畏,從而產生更多信仰。
“就你吧。”
李易拿起床邊的木劍,右手持劍,左手屈指一點,黃褐色的木質劍柄上忽然發出微光,木頭形變兩個工整方圓的字出現。
非攻。
取自戰國時期墨家理念,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也是作為俠客遊歷天下的那段經歷留念。
“哈~”李易打了個哈欠,隨手將木劍丟在地上,倒頭又睡了過去。
再次醒來時已經是早上10點多,太陽曬的他滿身是汗。
此時李父早早就出門去幫大伯家幹活,聽說是在沙場裡當個小主管,每個月工資4000,發達了這麼久的大伯終於知道拉一把兄弟了。
雖然錢不多,但勝在輕鬆,這一點對於一身病的李興國來說非常重要。也降低了李易治療父親身體的難度,用靈氣之養個一年半載,應該能將絕大部分暗傷去除。
塵肺有點麻煩,恐怕需要一些天材地寶,或者等以後靈氣足夠充裕。
隔壁傳來縫紉機的噠噠聲,顯然是母親在工作。
李易吃完桌上早早涼掉的麵條後,拉著竹椅跑到院子的樹蔭下。
又是無事發生的一天。
不知過了多久,母親提的一個籃子從廚房走出來,將籃子遞給他一邊說道:
“易兒,你去一下你二大爺那裡送點吃的。前兩天你二大爺放牛扭到腳了,走不動路。”